市委书记韩先聪视察104国道改建工程。
市长江山视察滁宁快速通道工地。
滁宁快速通道开工典礼。
市交通运输局获得市直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连续四次获省文明单位称号和一次获全国交通文明行业称号。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交通运输生产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交通对接”和“村村通”两大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以及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7.99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比“十五”期间增长40.66%。全市等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14540公里,是“十五”末的2.53倍。
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2006年9月30日,总长84.458公里、总投资22亿元的宁洛高速公路滁州段全线贯通,改写了滁州市明光、来安、凤阳、南谯不通高速的历史。它与合宁高速全椒段、合徐高速定远段、宁淮高速天长段一起构成滁州高速公路主骨架,为滁州乃至安徽省全面对接长三角、承接产业大转移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高速通道,使滁州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前列。2008年4月,滁州市交通建设领域第一个BT项目——全长6.2公里、工程总投资1.5亿元的宁洛高速滁州连接线项目全面完工。蚌埠—淮南高速公路凤阳段2008年12月正式开工,工程建设进展迅速,主体工程已经贯通。明光—徐州高速公路于2010年1月开工建设,滁州市在全线带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宁洛高速来明段延伸段(原蚌淮高速凤阳延伸段)工程于2010年12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滁州至马鞍山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开工建设在即。
国省干线公路面貌焕然一新。“十一五”以来,全市国省道、重要县道新改建及大中修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02亿元,先后完成国道104汊河大桥维修加固、国道104明光过境线、S310凤阳至临淮关段改善、国道104滁州至汊河段恢复、省道206滁全一级公路改造、省道311滁宁快速通道改建、S101线合蚌路恢复、S205天长至冶山段改建等路网项目建设,省道311滁定路改建主体工程今年全面完工。“十一五”期间,滁州市争取并实施世行贷款国省道改建项目总数、建设里程及投资规模均位居全省各市前列。2009年,滁全路快车道改造工程仅用115天、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顺利完工,市交通局受到市政府通令嘉奖;滁宁快速通道主体工程提前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庆节前竣工通车目标,向建国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受到大滁城建设指挥部通报表彰,市交通局荣获“大滁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抢抓机遇,服务“大滁城”建设,加快干线公路迎国检大修工程,通往小岗村的S307大修工程提前21天竣工,G104线大中修工程于8月底全面完工。亚行项目——省道312天扬一级公路改建、省道309明盱路改建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通过全面加快改造步伐,全市国省道好路率大幅度提高,重要干线公路面貌一新,“大滁城”131组团范围全部改建为一级公路。
农村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十一五”期间,滁州市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历史机遇,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7.43亿元,其中“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13.32亿元,建成通村水泥路5600.64公里,于2009年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十一五”村村通计划建设任务,实现所有建制行政村通水泥路目标,农村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市交通局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围绕实现“路通车通”目标,同步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步伐。“十一五”以来,全市共新建农村客运站53个,候车亭675个,临时招呼站705个,实施渡改桥、危桥改造项目14个,完成渡口改造88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极大方便了农民出行。
交通运输生产取得新突破
公路运输生产发展迅速。“十一五”以来,伴随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全市交通运输生产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拥有营运客车5579辆,营运货车240辆,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1.97倍。“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公路客运量33335万人,旅客周转量213.29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6381万吨,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24.83%、62.11%、61.85%,完成货运周转量729.83亿吨公里,是“十五”期间的4.42倍。2010年,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市交通运输部门认真履行城市客运管理职责,有效促进城市公交事业健康发展,提请市政府正式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若干意见》,响应“大滁城”建设,积极增开连接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公交线路,“西涧花园-政务新区”K1路公交线于11月10日正式开通,城市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水路运输事业稳步推进。近年来,滁州市积极争取资金补助,加大水运建设项目投资。2006年完成天长白塔河口及全椒襄河浅滩疏浚,滁河汊(河集)—马(汊河)段疏浚工程。完成《滁州港口总体规划》编制任务。港口码头建设扎实推进,2010年,天长天海、凤阳龙阳码头全面完成
加速滁州追赶跨越,交通运输奋力先行。作为加快滁州崛起的先锋队与排头兵,“十一五”以来,滁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市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奋力实现“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总体目标,立足当好先行,拉升发展标杆,主动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规范运输行业管理,全面构筑“大交通”,为服务“大滁城”建设、主动承接产业“大转移”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先导产业。滁州大发展的喜人形势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交通建设一线调研指导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交通运输部门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全力推进各项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个以滁城为中心,以通往各县(市)的一、二级公路为骨干,以县乡公路为筋络,连接铁路,沟通水路,贯通高速公路,安全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京沪、宁西、淮南铁路及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合宁、合徐、宁洛、宁淮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交织成网;内河航道直通长江、淮河,水运条件便利;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取得新成果
建设任务。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港”的凤阳鸿运码头投资规模空前,建设步伐迅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市水运船舶吨位增长明显,“十一五”末,全市船舶吨位达536970吨,比“十五”末增长21.44%。全市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完成港口吞吐量7229万吨,其中2010年上完成港口吞吐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47.65%。
成绩是心血汗水的结晶,成绩是催人奋进的战鼓。透过这一串串数字折射出的一项项骄人业绩,滁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用实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滁州交通七彩图。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运输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强化运输市场管理,着力规范全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认真开展道路运输企业、汽车维修厂家和驾驶员培训学校信誉考核,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治理整顿客货运输市场秩序,严厉查处“黑头车”;加强教育培训,严把从业人员素质关;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正式出台《滁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圆满完成新一轮出租车经营权转换工作,车辆更新有序进行,滁城出租车面貌焕然一新。依法推进治超工作,全面开展源头治超,完善治超联动执法机制,完成市级源头进驻企业公示,在全市开展 “源头治超”专项整治,凤阳县源头治超工作成效显著,受到省厅充分肯定,全省源头治超现场会于2010年5月份在凤阳召开;加快二类治超站点建设,6个二类治超检测站2010年全面建成启用;广泛宣传发动,加大路面治超力度,深入开展治超“秋季攻势”行动,取得较好成效。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十一五”以来,滁州市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做到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宣传教育、资金投入四到位,深入开展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和运输、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整顿活动,全面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桥梁、水运工程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水上交通安全投入,改善农村渡运条件,夯实水上安全基础,加强综合性检查努力发挥动态监管作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监管水平,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至2010年底,全市水上交通安全有望实现连续23年无责任死亡事故目标,市交通局多次荣获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交通运输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十一五”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把推进交通运输企业改制放在交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组织,定期召开会议,严格按照政策程序,积极加以推进。2007年,基本完成扬天公司改制任务。200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局属道路运输企业改制,经过可行性方案论证,并经市政府原则同意,以整体划转重组模式实现局属三家道路运输企业整体改制,在7月4日市政府与省交通集团正式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8月28日,市政府与安徽省交通集团签署划转重组协议,完成局属三家道路运输企业划转重组工作。通过深入调研,扎实推进,2010年完成市航运公司改制任务。稳步推进燃油税改革及交通大部门体制改革,适应燃油税改革新形势,认真做好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撤消工作,全市共撤消收费站7个,人员培训安置工作平稳推进,实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松;交通大部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城市客运管理职责正式划转市交通运输部门,实现平稳过渡。积极创新交通融资方式,2008年4月,滁州市交通建设领域第一个BT项目——宁洛高速滁州连接线项目全面完工。2010年9月10日,全省首个省市共建公路项目——天长至釜山段、天长至东阳段公路建设工程共建协议在合肥正式签约,开创省市合作共建国省干线公路之先河。
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取得新成果
交通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公路法》、《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各类法律法规,逐步规范交通运输行业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意识。积极强化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公路路政和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严格交通行政执法。认真清理行政审批,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错案责任追究、执法人员行业道德规范等10多项制度。多次举办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培训班。认真开展执法证件审验工作。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出台《交通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对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文书进行规范。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着力提升交通行政执法水平,市交通局多次被市政府及省交通厅评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2010年7月份,滁州市在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取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市运管处被推荐为全国交通行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及“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积极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不断提高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着力提升交通行业形象。市交通局、海事局等连续四届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市交通局2008年被评为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市汽车中心站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椒公路分局城东道班被命名为“全国巾帼文明岗”,红山头水上安全检查站被评为“全国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和“全国青年文明号”。扎实推进文明公路创建工作,多次召开文明公路创建现场会,部署落实创建任务;积极开展文明公路创建集中整治“突击月”活动;深入开展“十佳穿集镇路段”检查评比,通过评优评差,激发创建热情;结合干线公路迎国检工作,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资金投入,以穿集镇路段“五化”为重点,对国省干线穿集镇进行综合治理,滁宁快速通道、滁定路、合蚌路、104国道等重点路段创建工作快速推进。
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加强。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在全系统掀起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活动热潮。制定下发《滁州市交通行业推进效能建设促进“三个服务”实施方案》,推出便民利民举措39项,出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制度》。扎实推进“百日提效”行动。迅速开展交通审批及服务项目“流程再造”。在治超人员中开展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作风效能建设集中整治活动。2008—2009年,市交通局连续两年获得市直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殊荣。
与此同时,全市交通战备工作取得佳绩,2010年,市交通战备办公室被评为全国交通战备工作先进单位。
“一路通,百业兴;路路通,奔繁荣”。为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服务滁州加快承接“大转移”、建设“大滁城”的步伐,“十二五”期间,滁州交通人将继续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的要求,积极推进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滁交办)
滁州市高速公路实现新跨越,通车里程达27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图为2006年新建成的位于滁州市与南京交界处的宁洛高速皖苏主线收费站。
滁州市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步伐全面加快,图为面貌一新的滁全一级公路。
滁州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自全面启动至今提前一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目标,今日的农民出行条件已经得到根本改变。图为通畅的道路,漂亮的候车亭。
新闻推荐
凤阳“三大”工程夯实基层党建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