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莹莹的天——来安县农田水利建设侧记本报通讯员韩先秀
二月初的一天,听说县水利局的技术员张明要下乡查看水利冬修情况,笔者欣然同往。一上车,才发现不只张明一人,一同前往的有水利局的周绍林局长和农田水利建设办公室的胡桂林主任。
汽车下了水泥路,上下颠簸,七绕八拐,终于在一位老乡家门口停下。“天这么冷!”虽是晴天,零下五六度的温度,加上北风嗖嗖地刮,我缩紧了脖子还直打哆嗦。这时,几位老乡和周局长他们已热情地互相问候起来,显然不陌生。
眼前一亮,好一条清冽的河!“以前可没这清,这条河已清淤1.5米深呢!”张明一边走一边跟我介绍,武西河上游和雷官等乡镇相接,及时补给生产用水,下游与施河相连,能从长江间接提水,年前,武西河共清淤4.1公里,清淤底宽9.5米,能满足沿河20多个村民组8000多亩的农田用水。跨过河去,周绍林他们正站在宽敞的河岸平台上,翻阅、对照图纸,查看平台东侧的圩堤。胡桂林指着整洁宽敞的堤顶告诉我,“这个圩堤是新加固拓宽的,堤顶宽有5米,汛期它能保障2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经过他们一番查看,去年10月份实施的武西河清淤、加固工程完好。
“搞水利工作呀,就是要把后果往最坏处想,事情往最好处谋划。”回到车里,周绍林谈起了工作经,为把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关,他们专门成立工程质量指导组,增派水利技术骨干到乡镇驻点指导,严格质量和进度要求;从县到镇、村,层层制订实施方案、签订责任状,由督查组进行项目跟踪,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到大英镇的大黄村,我们下了车。村头西大塘里清波荡漾。“这个塘,解放前就有了,塘太浅,去年大旱,整个塘都枯了。现在好了,塘清过了,又可以淘米、洗菜、洗衣服了,养些鸭呀、鹅的都方便咧!”正挎着篮子来洗菜的陆大妈看到我们高兴地说。“还有哇,塘埂下面,家里几亩农田的午季用水也有的用了。”张明告诉我,这面当家塘开挖土方1.2万方,现有蓄水能力2万方,能满足周边50亩农田的有效灌溉。
太阳没有敞开胸怀,温度依然低,不过此时的心头却是温暖的。农委下派大黄村第一书记余宗江不知什么时候来的,“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当家塘对于地处丘陵地区的大英镇来说太重要了,去年直到6月才下一场雨,可把我们急坏了,今年,我们经过镇里统一招标,由施工队统一施工,扩挖了当家塘20面,做到了有备无患,村民们也放心了。”
看见张明手拿着定位器,我很是好奇,他解释说,通过这个能准确掌握当家塘的位置,测算蓄水量等,实现项目的跟踪管理,有效督促镇、村和施工队落实各项工程指标。“目前,全县新扩挖有600面当家塘,每个村民组新增2面以上,新增蓄水量近1100万方。”
“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建设,全县共完成土方846万方,除扩挖当家塘外,还实施了15座病险水库大坝土方加固等工程,清淤沟渠50公里,圩堤加固4处14.2公里。”周绍林补充道。“在资金筹措上,我们发挥上级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带动的作用,积极发展县财政以奖代补、一事一议和租赁承包等有益的筹资形式,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446万元、安排县财政资金3300万元、筹措镇乡资金1530万元,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
新闻推荐
利用婚嫁行骗 难逃法网获刑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