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 汤文星
1996年的初春时节,八爷从台湾回来了。据叔伯们介绍,八爷曾经担任过台湾的“海军司令”。当年,我曾和几位同太爷的兄弟一起,在县委宾馆里拜见过八爷。八爷虽然已经九十多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平易近人,一副学者风度。八爷一再叮嘱我们:要诚实做人,不要投机取巧。他说,这次回来,一是要修坟祭祖,二是准备办所学校。大家听了,个个露出笑脸,纷纷拍手鼓掌。
在给老祖碑上起草碑文的时候,二叔跟二伯发生了争吵。二叔绷着脸说,只能刻俺西院里十几位男人的名字,东院男人的名字一律不写了,因为这是俺西院的后代立的。前几年,东院里的献文(台湾的老兵)回来只给他父母立碑,他竟然没给老祖立。二伯说,恐怕讲不过去,这样做明显是看不起他们,他们要是出来闹事,咋办啊?就你胆小怕事,他们要是敢闹事,咱拳头子是干啥的?二叔撇着嘴说。
后来,在坟地里立碑的时候,东院里的男人们果然前去大吵大闹,扬言,要是不把他们的名字刻上去,就在八爷来上坟那天把碑砸开花。大叔(八爷的儿子)获悉情况后,从县城驱车赶来,主动跟他们赔礼道歉,接着,很快请来刻碑的工匠手,把东院十多位男人的名字拥挤地刻在上面,这样才算平息风波。
在筹划办学地址时,再一次发生争执,依然是二叔和二伯互不相让。二伯坚持在县城里面办学,因为县城老师的水平高,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一炮走红;二叔坚持在乡下办学,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家乡的后代们上学,更好地为家乡亲人造福,充分体现八爷的厚爱。
二叔和二伯面红耳赤地去找八爷做决断,八爷沉默了好大一会,然后长叹一声,说,讲得都有理,好吧,等你们兄弟俩协调好意见,再谈办学的具体事宜吧!
清明时节,八爷回到颍上县江口的老家,拜望了汤家祠堂的旧址、江口小学、江口的老街,游览了曾经耕种过的田地,最后,上坟祭祖。当八爷来到老太奶奶的坟前时,在大叔的搀扶下,他跪倒在地,眼中闪出浑浊的泪花。
八爷哭诉道:
妈妈,儿看您来了:
抗日离家年迈回,两鬓雪白病缠身。
物换人非妈不在,留堆黄土痛儿心。
回忆当年庭训事,椎心泣血难挽回。
亘古忠孝两难全,冀望来世报天恩。
几天后,八爷因身体不适,匆匆忙忙返回台湾。一年后,从台湾传来八爷离世的噩耗。据大叔说,八爷最后把他的数百万资产全都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时光一去不复返,八爷回乡的情景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年来,我常常琢磨:作为他的晚辈们,我们应该从八爷回乡的事情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新闻推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近年来,管仲故里颍上县弘扬这位先人的思想文化,坚持科学发...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