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巢湖 > 正文

安徽龙是如何由陆地进入海洋的?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团队出版书籍 揭秘了鱼龙从陆地进入海洋生活的奇妙旅程

来源:安徽商报 2019-05-11 04:54   https://www.yybnet.net/

在欣赏八百里巢湖风景时,人们可能不会想到,这里见证了2.48亿年前地球爬行动物从陆地进入海洋生活的奇妙旅程。日前,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团队编纂出版的《中生代海洋霸主的诞生——巢湖龙动物群的启示》获奖,这一图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向大家呈现了近十年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在巢湖龙动物群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工人好奇心 开启了巢湖龙研究

1965年,巢湖东北岸的石灰岩开采正在进行,只是谁也没料到,后来对世界海生爬行动物起源研究至关重要的鱼龙化石就诞生于这里。当时,巢县水泥厂工人无意间发现了一块较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将这块化石标本交给了安徽省博物馆(现安徽博物院)。1970年,这块化石被转交给时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的杨钟健先生鉴定。当时已73岁高龄的杨先生与他的得意门生董枝明先生立即开始对标本进行研究。1972年,两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国三迭纪水生爬行动物》中正式收录这块化石,命名为龟山巢湖龙。

1976年10月,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一分队和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在巢湖市北郊的马家山一带调查三叠纪(2.52~2.01亿年)地层时,发现了数枚鱼龙化石碎片。鱼龙在巢湖地区的一次发现可能是偶然,再次发现则使偶然得到了证实。我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开始意识到,巢湖地区可能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早三叠世(2.52~2.47亿年)鱼龙化石产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国地质矿产普查的开展,更为广泛的化石发掘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也随即展开。

1981年下半年,在巢湖沿岸的三叠系石灰岩层中,新的完整保存的鱼龙化石被发掘出来。这次发掘的执行者是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二分队。当时与鱼龙化石一同被发掘出来的还有许多菊石类和双壳类等化石,它们帮研究者逐步确定了鱼龙化石的时代范围。1995年,中国古生物学者陈烈祖在研究了这些鱼龙化石标本后,认为新发现的化石和巢湖龙具有不同的骨骼解剖特征,他为新发现的鱼龙化石建立了一个新属——安徽龙属,包括两个新种,一个是巢县安徽龙,另一个是小巧安徽龙。

之后,随着全国地质矿产普查的结束,对巢湖地区鱼龙的发掘与研究逐步沉寂下来,直到本世纪初,才翻开了新的篇章。

奇特的标本 提供演化重要线索

实际上,在国内对巢湖地区鱼龙的发掘与研究一度停滞的同时,一些学者们依然在进行着研究。

30多年中,科学家们不断探索鱼龙类的起源,但全球大部分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产地产出的化石标本都较为破碎,部分产地地层沉积不连续,甚至其地层时代存疑;许多产地交通不便,难以开展工作。“鱼龙类从哪里来?在它们刚出现时是如何演化的?携带着怎样的地球生命演化密码?”变成了悬而未解的谜团。

2009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再次开启了对巢湖地区鱼龙的系统调查和发掘工作。研究人员根据巢湖龙动物群各类化石研究发现,在浮游藻类、浮游动物、节肢动物等一系列动物组成的食物网中,鱼龙类属于顶级捕食者。在这些顶级捕食者中,龟山巢湖龙是巢湖地区最早被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同时地层学方面的证据也表明它是最古老的鱼龙之一。

2010年~2012年,安徽省研究人员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合作,对巢湖马家山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大规模发掘,为揭开海生爬行动物起源和演化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在这次发掘中,一些奇特的标本初露端倪。一个标本只露出了一点短短的吻部,另一个则形体巨大。这两个标本经历3年才修复好,中外学者展开了密集的研究和测试。最终,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奇特的海生爬行动物,其中体形较小的一个被命名为柔腕短吻龙,体形巨大的则被命名为小头刚体龙。

近几年才发现的柔腕短吻龙,却是个大角色。它正处于研究人员苦苦寻觅的原始鱼龙类和它们的陆生祖先之间的演化过渡环节。这一化石标本长21.4厘米,实际上保存得并不十分完整,其尾部只保存了几个尾椎的长度。根据最原始的一些鱼龙尾部的长度,研究人员推测柔腕短吻龙的体长大约在40厘米左右,是目前最小的鱼龙型爬行动物。

另一个化石被命名为小头刚体龙,其头部小而身体强壮,吻部窄而细,尾巴细长,四肢强壮,身体呈流线型,适合游泳。小头刚体龙体长约1.6米,细长的尾部长约0.9米,体形比同时代的其他海生爬行动物都大,可能是通过吸食的方式摄取食物。小头刚体龙的这种身体结构之前在鱼龙形动物中从未被发现过,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态类型和演化方向。在鱼龙类的演化树上,它与柔腕短吻龙属于姐妹类群。这两个原始鱼龙类化石的发现,为人们认识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鱼龙胎生记录向前推进1000万年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保存有一件记录巢湖龙分娩瞬间的化石,至少保存了3只鱼龙幼体,一只已产出,一只头部已露出,另一只仍在母体内。之所以留下了这样的瞬间,或许是外界恶劣条件所致,鱼龙妈妈和孩子在这一刻都失去了生命,被埋藏成为化石。一方面它们向人类揭示了巢湖龙类在娩出幼崽时,幼崽头部先出的习性;另一方面,这一标本将鱼龙类的胎生记录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大部分的陆地爬行动物主要以卵生方式繁殖后代,但关于海生爬行动物,尤其是鱼龙的生殖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个谜。1846年,古生物学家在英国西南部地区发现了体内保存有幼体的鱼龙化石,对于这样的标本,当时的古生物学者持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这是鱼龙同类相食的证据;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是鱼龙胎生的证据。此后,在英国和德国的侏罗纪(2.01~1.45亿年)地层中,古生物学家又陆续发现不少这样的标本。通过仔细观察,鱼龙胎生,且幼崽尾部先娩出的观点逐渐获得了认可。

大家知道,现代海洋中,大部分具有胎生习性的生物幼崽的娩出方式是尾部先出,而陆地上,大部分具有胎生习性的生物的幼崽的娩出方式是头部先出,这都是由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决定的。巢湖龙幼崽的娩出方式为头部先出,可能说明它们的胎生习性来自于它们的陆地祖先。

黄慧 何学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文 余红霞/图

新闻推荐

打造“十分钟如厕圈”方便市民 今年合肥市将新增46个A级旅游厕所

○卧牛山公园旅游厕所旅游景点的厕所里安装上了电子地图,游客打开APP就可以搜索到最近的厕所,还能检测到厕所的坑...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安徽龙是如何由陆地进入海洋的?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团队出版书籍 揭秘了鱼龙从陆地进入海洋生活的奇妙旅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