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与法治国家总目标,为今后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务院于今年做出了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部署,合肥首次跻身副中心,成为与南京、杭州并驾齐驱的区域特大型城市。合肥市紧抓机遇,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为定位,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广泛动员,上下联动,形成了建设“平安合肥、法治合肥”的新局面,捷报频传,得到有关方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成就篇: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10月16日,由人民网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2014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颁奖典礼”在重庆举行,《合肥市:基层平安创建成效明显》以405万张选票脱颖而出,成为全国20个优秀案例之一。近些年,合肥荣登“中国最幸福城市”榜首,连续5届斩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第三次被确认为 “长安杯”;11月15日,《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合肥市深化三项重点工程、推进平安建设做法;2014年11月,合肥市隆重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对张少明等18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种种成绩,不胜枚举。
木长者,其根必固。流远者,其源必浚。一路的艰辛备尝,一路的风雨兼程,才换来今天社会治理事业的桃李满园。
措施篇:响应群众关切,合肥打出组合拳
群众利益挂心上,“三项工程”解民忧
以“行业调解”工程缓解群众敏感领域矛盾。医患纠纷、交通事故调解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处理得好,则民心顺畅,反之则民意雍塞。为此,合肥市注重政策的宏观作用,坚持政府主导,明确相关政策,力促行业向社会化调解转化。坚持社会治理切入,4月,在肥西县召开全市行业调解工作现场会,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行业调解必然趋势、成员单位主导作用、行业调解保障渠道与调解平台完成时限。坚持保障到位,首创社会化行业调解平台,向平台腾房子、添设备、供经费,在全市范围抽调有经验的退休法官、医生、律师等参与其中,为行业调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全市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291个,基层人民调委会2063个、个人调解室16家,有人民调解员13622名。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67971起,调解成功67202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55件、1174人,防止群体性上访 590件、10615人,避免群体性械斗43件、528人。
以“安全停车”工程,解决车辆难管理痼疾。曾几何时,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被盗现象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为此,合肥市首推 “安全停车”工程。在组织推进上,市里进行统一指导,采取召开现场会、推进会与随机抽查等方式予以推进;各县(市)区由综治办牵头,城管、公安、规划等部门联合,对公共场所、单位属地、小区内部进行分类推进。在规范建设上,明确要求人防专人看管、物防栏杆隔离、明确停车标识、配备技防探头等举措,在建待建小区必须将停车场所纳入规划。运行管理上,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创新外包管理、委托管理等措施,力推免费集中停车、投币式充电等服务项目。 “安全停车”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压降了可防性案件,方便了群众,改善了城市环境。目前,全市共有安全停车场所5031个,看护人员4739名,监控探头3859个,全年全市四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7.38%。
“天网”工程进乡间,解决农村安全问题。 “平安不平安,老乡说了算”,一段时期以来,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不尽如人意。为此,合肥市将“天网”工程延伸到基层,建立农村视频监控“村村通”体系。做到责任有担当措施有推进,合肥市与市县区主要领导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以相关负责同志作为责任人。采取召开现场会观摩、月度会调度等方式,以规划招标、资金投入、技防布点为着力点,推进工作开展。实现考核有力度,按照“每个行政村不少于2个监控探头,并与派出所联网”的标准,对“村村通”工程进行验收,纳入年度综治目标考核。目前,全市1271个村已有665个村完成“村村通”工程,已建立监控探头62203个。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农村入室盗窃案件,全市入室盗窃、入户抢劫同比分别下降9.91%、25.74%。
抓住机遇,谋篇布局,部署“三大任务”
“面对机遇,我们首先要想的是如何工作,为我市实现新转变、新腾飞打造压舱石。 ”合肥综治委负责同志说。
平安合肥破题起笔。合肥积极贯彻落实平安中国、平安安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深化平安合肥建设工作会议,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合肥建设的意见》,提出深化平安合肥建设“四个四”的总体规划。明确四个目标,即“使合肥成为全省率先、全国示范的平安之城”总目标和实现4次捧得“长安杯”“一升三降”“八个全省率先”3个具体目标;突出四项重点,即强化安全维护、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服务管理;提高四个水平,即基层化、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工作水平;健全四项机制,即组织领导、宣传引导、投入保障、考核奖惩工作机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副主任张进率队,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形成了“深化平安建设、打造幸福合肥”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创新前行。合肥市对照《合肥市社会管理工作项目责任分工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夯实责任制度,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社会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各级领导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档案。落实指导督促,不定期召开市综治委主任会议和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定期召开八个专项工作组会议,充分发挥专项组在推进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每月召开县(市)区综治办主任例会,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形成齐抓共管,市综治办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综治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了社会管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平安不平安,关键看身边。检验工作的最好标准是百姓能否感觉到平安就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合肥市政法委同志说。
立意长远,落实“三项重点工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社会治理工作是带有全局性质的重要工作,只有立意长治,方能实现久安。
夯实基础提升水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合肥市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合肥市综治委于6月26日和9月23日分别在肥东、巢湖召开现场会,推进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建设。目前,全市148个乡镇、街道和工业园,176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使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行业平安建设的意见》,明确牵头单位,细化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突出抓好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创建活动。治安辅助力量效果凸显,截至目前,全市有政府出资招聘的治安辅助力量人员达 18397人,占实有人口万分之21.51,超额完成省市规定的目标。“三无小区”整治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整治 “三无小区”387个、正在整治228个。营造氛围有声有色,以第三次荣获“长安杯”为契机,组织市级新闻媒体对全市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进行集中宣传,对涌现出的28名见义勇为者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在省综治委组织的全省综治好新闻评选中,该市2幅作品荣获全省一等奖,市综治办荣获组织奖,市综治办首次通过移动终端,向全市700多万群众发送平安宣传信息。考核力度加大,落实倒逼机制,市综治委对年度考核排名前5名的县(市)区、32个综治成员单位和20个基层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可防性案件发案较高的8个基层单位实施重点管理,对2个乡镇及对应派出所实施了“一票否决”。
打击犯罪,形成震慑。合肥市高度重视依法打击犯罪在创建幸福合肥中的震慑作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呈现“四升六降五个未发生”良好态势,即破获刑事案件、八类案件、多发性侵财案件、查处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上升 0.89%、9.26%、4.69%、1.88%;八类案件发案、“两抢”案件发案、“四类”可防性案件发案、黄赌警情、市级公安行政审批项目、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56%、26.13%、6.26%、6.06%、50%、21.13%;全市未发生一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个人极端事件,合肥籍长途客车、校车、危化品运输车在全国未发生一起亡人交通事故,连续13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大型安保活动连续多年未发生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推进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防范于未然始终是合肥市平安工作的理念,该市以公安为主力,联合城管、交通、工商等多个部门,实施综合治理,确保标本兼治,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监管与重点行业管控,消除治安隐患和治安盲点。
提升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质量。对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进行关心与引导,是合肥市一贯的做法。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以房、以证、以业”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在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上,在8个县(市)区开展全省社区矫正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全年全市招聘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91人,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3826人;全市各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已按照省建设标准全部完工。在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与管理上,成效突出,央视12频道播放了合肥市专题片——《高墙外的温暖》,好评如潮。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上,在蜀山区召开现场会,着力推广琥珀街道“街所联动、管教联控、帮扶联助、保障联勤”的“四联模式”。
尤值一提的是,合肥市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全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修订总体规划,紧抓“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的机遇,正式启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愿景篇:欲得其上,取其上上
“社会治理工作永远在路上”,合肥政法委负责同志说。面对成就,合肥市一班人保持着难得的清醒,“成绩只说明过去,不能沾沾自喜,要立意高远,向前看”,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下一步,合肥市将继续发挥信息化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围绕重点开展工作,围绕基层开展工作、围绕案件开展工作与围绕中心开展工作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培育社会治理领域合肥现象,打造社会治理工作升级版,抢抓机遇,以“副中心”为定位,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不断创新的社会治理新面貌,打造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压舱石”,助推省城阔步迈向 “长三角”副中心。 (费非)召开深化平安合肥建设工作会议。芜湖路派出所警民联调现场,正在调解某幼儿园骨折纠纷。合肥市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专职治安巡防队在城郊接合部进行巡逻。
亳州路街道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山南镇治安视频监控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恺)2月6日上午,安徽省名木和一级古树挂牌保护启动仪式在肥西县铭传乡启明村举行,当地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内的一株130年树龄的广玉兰成为首批挂牌名木。当日起,首批754棵名木古树实行挂牌...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