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究竟还该不该吃?
朱晓凯
媒体人,历史学博士生,著有《深呼吸——我的新闻实践乱弹》、《李克农传》、《陈独秀人生哲语》等。
6月21日是夏至,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对这个普普通通的节气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过这两年情况有变,夏至开始越来越多地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原因就在于它和广西本土的一个节庆活动联系在了一起。没错,就是那个被闹得沸沸扬扬的“玉林狗肉节”。每逢夏至,玉林的老百姓们都习惯于聚在一起,边喝酒边吃狗肉,而当地盛产的荔枝,就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下酒菜。多年来,“夏至狗、荔枝酒”的说法在玉林家喻户晓,人们操起狗肉大块朵颐,吃得酣畅淋漓。“玉林狗肉节”,俨然就是当地的一道民俗风景了。
然而今年夏至,“玉林狗肉节”却遇上了大麻烦,风光难再。来自全国各地不少的爱狗者纷纷赶往玉林抗议,他们通过各种“行为艺术”,与当地狗肉店老板进行对峙骚扰,双方从最初的口舌之争,进而发展到后来的肢体冲突。据说就在夏至晚上,玉林众多食客是在大批警察的“保护”之下,才得以“安全”就餐的。显然,这种“针尖对麦芒”式的紧张气氛,不仅严重影响到当地众多狗肉店的生意和一大帮食客的胃口,也让这座有着四五百年吃狗肉传统的城市,不得不曝光在世人面前,接受着各式拷问。
“吃狗肉”和“拒吃狗肉”这两种观点,听起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谁都有着对方很难反驳的道理:
食客称:“吃什么不吃什么,那是我的权利。你有不吃狗肉的自由,可你凭什么要侵犯我的权利呢?”爱狗者则称:“狗是人类的朋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严禁吃狗肉,吃狗肉是不文明的表现。”食客反问道:“中国的哪条法律禁吃狗肉了?假如狗是人类的朋友,那其他动物呢?猪不是人类的朋友吗?牛不是人类的朋友们吗?羊不是人类的朋友吗?如果狗肉不能吃,是不是其他动物的肉也都要拒吃呢?”在双方争执之外,又有貌似中庸的声音:“吃狗肉反映了社会多元的饮食结构,我们应尊重每个人正当的饮食需求;但对爱狗者的观点我们也应予以尊重,毕竟保护动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总而言之,围绕狗肉“吃”还是“不吃”,一干人等唇枪舌剑,争得不亦乐乎。于是“坐而论道”的爱狗者们决定“起而行之”,他们辗转于玉林各大猫狗市场收购活狗,据说有人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就收购了200多条狗,花费超过了7万元。
那么,狗肉究竟还该不该吃呢?
其实,在不少玉林人看来,吃不吃狗肉的问题,不仅关乎舌尖上的美味,更涉及到传统能不能被继承的问题。令他们想不通的是,吃狗肉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凭什么被爱狗者们这么一闹,这吃狗肉就成了见不得人的事情呢?
不过在爱狗者看来,无论什么样的传统都需要扬弃,都需要与时俱进。总不能说老祖宗茹毛饮血,我们今天也该继承传统彼此“赤诚相见”吧?因为当年食物短缺,老祖宗才说“动物全身都是宝”;现如今丰衣足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去善待动物呢?据媒体报道,与广西相邻的贵州,过去曾把“花江狗肉”作为一道招牌菜,向外地游客重点推荐,而今这一名菜已悄然“下架”了;在浙江金华,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湖头狗肉节”,也于2011年宣布“关门大吉”了。贵、浙两省的做法表明,拒吃狗肉正成为人们饮食上的一个新趋势。也对,社会进步了,人类也该变得越来越文明,不是吗?
然而,文明不仅仅只体现在拒吃狗肉上,也体现在“和而不同”上。狗肉究竟该不该吃,仍需要爱狗者与食客沟通观念、平等交流,而不是以势压人、强迫他人执行。需知文明的传播,不仅仅有赖于沟通的技巧,更有赖于时间和等待。
潘美云
牙米
女编剧,
不文艺的文艺少妇
第一次听到潘美云的三个字,觉得这个名字散发着浓郁的琼瑶味。第一次见到她本人是在产房,我生完孩子的第二天。
她人影没到,笑声已经嘹亮的回旋在走廊,嘎嘎嘎的,像枯柴在野火里爆裂,星星燎原的烧过来,远远听着挺带劲。接着她伸头往我的房间探了探,不像琼瑶剧的你侬我侬,倒像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潘美云是我请来的月嫂。
现代的女人越来越金贵,早晚有一天连孩子都生不出来,你信不信?潘美云一边手脚麻利的收拾病房,一边发牢骚。她手大脚大站起来像男人一样魁梧,说话做事也跟老爷们似的雷厉风行,既不扭捏也不卖弄。潘美云读书认字,要是生在城里估计能有更好的前程。她拿起我床头摆放的育婴书籍,不屑的说我是个书呆子。潘美云没事喜欢用宽厚的大手抱着软绵绵的孩子拍拍打打、唱唱笑笑,嘴里小宝贝小宝贝喊个不停,叫过路的人听见胳膊上起一层层鸡皮疙瘩。
有一回我们俩看电视,电视上放的正好是《江淮小戏院》,我问她怎么样,平时喜欢看么?俗气,俗不可耐,用潘美云的话来说她不仅讨厌江淮小戏院这样的剧,而且是讨厌到极致,甚至不能容忍,这都是谁写的啊,潘美云气愤的拍案而起。我怯怯的说本子是我写的,剧呢是我们公司拍的。那时,潘美云这个响当当的女汉子脸红了。俗气就俗气吧,下次再播拍两黄瓜我们一起看哦。
她偶尔的小女人姿态真能吓着人,她不无骄傲的告诉我她男人很爱她,我瞅着她魁梧的身躯,蒲扇一样的大手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她的男人怕有运动员那么健硕吧。看到照片的时候不禁笑了,她老公是个面相斯斯文文的小身板男人。他们结婚早,懂得出来捞世界更要趁早,早早的从农村走出来。一步步在城里安了家还按揭买了房。可是就这样的小男人还打过她呢,她气不过一口气跑到上海,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干了家政这一行。可是灯红酒绿的上海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男人和孩子都在合肥,潘美云寻思着早晚要回来,只能忍痛辞了上海的活,回合肥在家门口支顶帐篷搭麻将台子,天天三缺一怎么办,她亲自拾遗补漏,反正来搓麻的都是家门口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互相捧场生意就好了。大中午的街坊邻居都在搓麻,没人烧饭怎么搞?潘美云还得亲自给一众叔叔阿姨烧饭烧菜,月底算算,不赚钱不说还倒贴伙食费。得,只能回到老本行做家政。
潘美云是个能干女人,我们两一屋住一床睡一桌吃,孩子不是她抱着就是我搂着,做完最后一天我真舍不得她。那天潘美云从家里带着城里见不到的大澡盆挤公交过来给我洗月子澡。一定要洗,女人洗月子澡能去百病,她像个跳大绳的老手不断怂恿我,我看着她额头细密的汗珠,果断跳进了那只大澡盆,体验了把开水烫鸡毛。这么烫的开水,她还不停往澡盆里添热水,毛巾她擦完汗给我擦一把,水杯她喝完一口给我一口。结完工资,我在阳台看着她提着大澡盆渐行渐远,心里怅怅然,她回头给我个微笑,那一刻我体验到了琼瑶剧里男人的心驰神往。可惜,潘美云是琼瑶长了闰土心,没心没肺的挥手就走了。
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她说念书的时候一个支教老师帮她起的,那老师爱在山顶看云彩。嗯,应该是那个老师有浓郁的琼瑶味,她不止给潘美云一个名字,更给她一份走出来的念想。想到这,总觉得当年山顶的那片云真的很美!
新闻推荐
盛夏小清新,纯爱小苹果撰文-李静 摄影-陈海生 设计-马乐小暑来临,本周省城合肥的气温终于飙升了,盛夏的气息瞬间来临。热浪来袭,清凉一些的装扮会更加讨人喜爱。小清新范儿正似当下大热神曲《小...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