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每个人都不容易

来源:今日生活报 2015-01-23 20:55   https://www.yybnet.net/

每个人都不容易

朱晓凯

媒体人,历史学博士,著有《深呼吸——我的新闻实践乱弹》、《李克农传》、《陈独秀人生哲语》等。

1月16日,歌手姚贝娜身患乳腺癌不治,病逝于深圳,年仅33岁。当天,微信朋友圈就被这个不幸的消息给刷屏了。看来,和我一样打心眼里喜欢这位湖北姑娘的人,还真不在少数。也是啊,年轻漂亮,歌声甜美,尽管身患绝症,但却能始终勇敢面对,像这样美丽、坚强的女孩子,还有谁会不喜欢呢?大煞风景的是,果然有一个比我小了十来岁的朋友,很冒失地问了句:“姚贝娜这人谁啊?”我晕,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这是要逼我绝交的节奏吗?

其实,知不知道姚贝娜,也没有那么重要,只是后来因为姚贝娜之死而引发的一场有关新闻伦理的大争论,假如你还是不知道,恐怕你就真地out了。这场大争论之所以会挑起,原因就在于姚贝娜的经纪人曝料称:姚贝娜去世后,深圳某媒体记者竟乔装成医务人员潜入太平间拍照。对此,该经纪人怒斥媒体“没有做人的底线”,是在做“龌龊的事”,并要求其主动道歉。当此消息在网上散布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声讨起媒体人的无良,甚至还有人恶狠狠地说:“姚贝娜弥留之际,却是许多记者们的狂欢。他们纷纷等待着那个成为新闻的时刻。”只是,媒体真有那么不堪吗?“等着姚贝娜死”的记者真有那么无良吗?

1月18日,深圳某媒体发表致歉声明,称该媒体记者“确曾进入临时手术室拍摄眼角膜手术过程。当亲属表示拍照不妥时,记者当即删除了所有照片。”也就是说,记者并无所谓潜入太平间拍照的事情发生。而从事过新闻工作的人也都清楚地知道,记者或采写稿件,或拍摄照片,无不以能够发表为最终目的。而无论中外,也无论哪家媒体,都不大可能将记者拍摄的死者遗容照片登诸报端。因此,记者潜入太平间拍照的可能性应是极小的,这一点,在深圳某媒体的致歉声明中也得到了印证。至于记者在此次采访中究竟有无失范之处,这虽然有进一步甄别的必要,但若将一些“莫须有”的帽子硬扣在记者头上,那也是万万使不得的。而称“姚贝娜的弥留”,却是“记者们的狂欢”,则实属牵强,毫无道理可言。姚贝娜是娱乐圈“名人”,这就符合了新闻价值判断中“显要性”的要素,因此,记者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关她病情的消息,甚至是她不幸离世的坏消息,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职业行为,其目的正是为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大事发生时,我在现场”,这是许多记者对自己的职业期许,难道今后再遇到此类事件时,记者们都要敬而远之不成?

然而,事情还没完。很快,又有网友从姚贝娜去世后的消息刷屏,联想到同样是刚去世的中科院“布鞋院士”李小文,因而愤愤地称:一位歌星去世则备受关注,一位科学家去世却少人问津,两下对比,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更有一些愤青,对当下媒介的娱乐化倾向大加指责,甚至认为整个社会风尚都让这种娱乐化倾向给扭曲得变了形。嗯,这怎么说呢?刚过而立之年的女歌手,和年逾六旬的科学家之间,究竟又能有多少可比性?科学家离开了我们,当然值得怀念,而女歌手英年早逝,同样也让人心生悲悯。网络的开放环境,加上网友的日益年轻化,使得姚贝娜之死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非得上纲上线呢?唉,大伙还是都散了吧。

我很希望能再听到姚贝娜的歌声,也很希望中国能出现更多像李小文这样的科学家。当然,我还很希望人们都能理解守候在姚贝娜病房前的那些记者们,因为我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他们付出的辛苦,不应该只有他们自己才懂。

每个人都不容易,真的。

汪师傅

牙米

女编剧,

不文艺的文艺少妇

汪师傅是我们公司的老驾驶员,成天笑眯眯的,穿衣服讲究,拿腔作调,一看就不一般。

他的人生故事从1985年开始,那年中国电影史上发生了石破天惊的事:《少林寺》上映了。电影票要一毛钱一张,看看左右两个目光热切的死党,汪师傅二话不说卷起裤脚下田抓泥鳅。

他和中菜市的贩子说好四毛五一斤,又定好了交易的时间,没想到中菜市的菜贩子临时降价,说好的四毛五变成三毛五,眼瞅着《少林寺》真的要开场了,汪师傅从菜贩子手上愤愤地抓走十八块钱。

长江剧院看得第一场,震撼!再进合肥影院看一场,震撼!接着进人民影院继续看,三场震撼依旧!李连杰的拳头深深地刻在汪师傅的心头,打进去了一个拳印。啊,这就是人生!

从那天开始中菜市的菜贩子认识了来自长丰专门卖泥鳅的少年小汪,为了带着伙伴们看电影,汪师傅差点把整个长丰的泥鳅抓得断子绝孙。1988年,卖泥鳅卖出农产品经验的汪师傅瞅准了时机在供销社上班,在什么都要排队凭票的年月里,他大钱没有小钱不断,要不说他帅呢,身边都是大妈大婶的媒妁之言,可惜姑娘们知道他帅的同时也知道他穷。

1990年汪师傅咬牙跺脚买了三转一响,大男人身边没有个牧羊女怎么行?幸福的单身生活结束了。1992年家家买电视,汪师傅怀揣着老娘给的伍百块钱走在街上,想到了少林寺的震撼,又找同事借了二百块钱,发狠买了市面上最贵的电视,还是黑白的,但确实是最贵的。老家来人直咂嘴,这伢子在城里发财了。

能发什么财呢?计划经济取消了,供销社早不吃香了,汪师傅当机立断作司机。你问他车上最爱放的音乐,没错,郑绪岚的《牧羊曲》唱的汪师傅皮酥肉痒。

转眼过了2000年,汪师傅第一次踏进电视台,不是正式员工,但亲眼看见了摄像机,跟的是《第一时间》节目组采访山区的孤寡儿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自打汪师傅跟这个节目组,他见一个孩子哭一回。少林寺坍塌成了大观园,青皮和尚变成林妹妹。眼泪流完了还要私人给那些孩子一些钱。长此以往,他挣的不够捐的。哭的稀溜溜的汪师傅看到了真爱的强大!他决心成为富人之后要做尽人间善事。

2010年,汪师傅真的上了电视,这还要从他离开《第一时间》到金鹃广告说起,汪师傅经常开车带着剧组拍戏。剧组哪里少个路人甲,群众乙,汪师傅都是万精油。导演干脆请他出演了“江淮小戏院”的系列剧。要问谁和他搭戏,说出来,会吓死这个成天忙着捉泥鳅的年轻人。合肥中老年妇女之友徐世银徐老师和汪师傅配戏哎,这还了得!逢江淮小戏院里汪师傅出镜,他的电话就被打疯了。乡里乡亲都说这个伢子当年就有出息!要不然怎么能少年时期把长丰所有的泥鳅都捉光呢?可惜命运多舛,这部系列剧断尾被停播了,倒不是因为汪师傅的乳沟。

当年的小伙伴们循着电视剧都找来了:你混得这么好,也拉扯一把兄弟们啊。汪师傅跟大家说城里满地都是钱,只要卷起袖子努力挣钱,总比赖在麻将桌上好。

其实哪里有什么余钱呢?转眼结婚二十四年,牧羊姑娘成牧羊大娘了,家里三个孩子你争我赶地上高中考大学,汪师傅不仅勒紧了裤腰带还要敲响算盘。当年的黑白电视机早就卖掉了,牧羊大娘别说金坠子金项链,就是一件花衣裳汪师傅也没给买过啊。问到这,汪师傅心安理得地说,反正我每个月只挣三块钱我也都交给她。汪家大女儿好歹熬出来了,一个月也能挣点钱,懂得给爹妈孝敬的时候还给妹妹弟弟寄钱,这样相互“懂得”的一家人又羡煞旁人,乡里乡亲说了,这个伢子从小就运气好。

2015年,汪师傅还在开车,在公司的车队里任劳任怨、能屈能伸,见了谁都笑眯眯的。至于他少年时期的偶像李连杰,前些年也明白了比拳头更强大的是“爱”的道理,和汪师傅一样专心做起了慈善事业,两个人相隔千里又惺惺相惜。你说这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呢?

新闻推荐

在合肥的市井美食,店铺取名“胖子”的还真不少,胖子新排档、胖子鱼庄、胖子大排档、胖子饭店……最近,杭州知名餐饮品牌“胖子鱼头”又来到合肥,这里主打的可是有名的鱼

在合肥的市井美食,店铺取名“胖子”的还真不少,胖子新排档、胖子鱼庄、胖子大排档、胖子饭店……最近,杭州知名餐饮品牌“胖子鱼头”又来到合肥,这里主打的可是有名的鱼头火锅哦,让很多爱吃鱼头的吃...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每个人都不容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