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八件+炒肝,
帝都名小吃完胜霸都
对于北京的传统小吃,似乎文人们都自有不同的态度。譬如梁实秋与周作人,就各持褒奖与贬斥之一端。周作人处世为文都以超脱与宽容自命,偏偏对北京的茶食倍加挑剔:北京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
说起北京的特色小吃,就有“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一说,包括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萨其玛、焦圈、糖火烧、豌豆黄、豆馅烧饼、奶油炸糕等,口味与众不同,各有特色。而在小编印象中,老北京小吃更像是一种胡同儿的味道,更是一种饮食的文化。北京小吃俗称“碰头食儿”,以品种丰富、风味独特著称,小吃铺由专门的手艺人传承,各店都有各店的绝活。
前段时间,应好友相邀去合肥一家能做真正北京小吃的餐馆探店去!此番邀约自然圆了自己对北京小吃一尝为快的愿望,关键还不需要出合肥就能品尝到。该小吃铺位于合肥全聚德内,名为“南北小吃”。一帮吃货刚刚踏入店内,走近小吃档口,就闻到刚出锅的芝麻酱糖饼,外焦里嫩,飘着芝麻酱的香气,因为小时候就爱吃芝麻糖酥之类的,所以芝麻酱糖就成了记忆中的美味。
但店主老板介绍,这样的小吃盖不足以代表北京小吃的精髓。此次探店中,他为我们特意准备了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名吃“京八件”和“炒肝”,由老北京资深大厨亲自过来烹制的。说起“京八件”,自然离不开一位历史人物慈禧太后,她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其中京八件中有多道小吃就是因她而出名。例如大厨端出来的这道“栗子面窝头”,据说当年慈禧吃腻了山珍海味,便想起曾经所食的小窝头。于是御膳房接到懿旨,御厨们选用最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筛,然后掺上好黄豆面;这还不算,又选择色如玉米,价格昂贵的栗子,磨成面粉,与玉米面、黄豆面掺和一起,上锅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窝头个头精致小巧,吃着又暄又甜。后来这种传统做法流传民间,保留至今,成为一种时尚的“宫廷小吃”。
而另一道同样占据北京名小吃宝座的,就是“炒肝”了。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前门外的鲜鱼口内有一家名为“会仙居”的小酒店。酒店内就有一道迎合平民的下酒菜——白水杂碎。据说,有一天,慈禧想起早年吃过的白水杂碎,还想尝尝这一口。品尝之后,这位宫廷美食家点评道:味道不错,可要是去掉心和肺可能会更好。于是“会仙居”的厨师忙活开了,他们在下料时,将杂碎中的心、肺统统抛掉不用,只用猪肠和猪肝,然后用蒜末压去腥味,调味勾芡,这样一来就由白水杂碎变成了至今的炒肝。还别说,这种炒肝一面世,大受欢迎,流传至今。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多了这道特色菜。
除了上述两道最具经典的北京名吃,“南北小吃”的菜单上还有经典的驴打滚、小豆凉糕、豌豆黄、核桃酥、萨琪玛、佛手酥和小鸭酥等,绝对足以勾起你馋虫的御膳名小吃!
在此次“南北小吃”的探店采访中,品尝这些平日里在合肥极难遇到的北京地道名小吃。忽然间,小编有种身临在老北京胡同里走一糟的感觉。尽管现在的北京有很多老地方已经不在了,但这些经过岁月的老旧味道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新闻推荐
从庙宇里走出的中心商圈【唐代】 三里庵建于唐代,与莲花庵为姐妹庵,但规模不大。在《县志·五乡区里图》上有标注,它的遗址在官亭路以西约100米、长江西路路北20多米,庵门朝东。庵外有一块石碑,记...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