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6日刊发 《仅剩一点地,还要被征用安置邻村村民,濉溪县刘桥村村民想不通 政府为何非征咱“活命田”》报道后,4月16日,濉溪县国土局再次举行听证会,本报记者前往采访,却被该县国土局的工作人员挡在听证会场门外,同时被挡在门外的还有淮北地方媒体的记者。
《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依职权组织的听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外,以听证会形式公开举行,并接受社会监督;依当事人的申请组织的听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根据这一规定,听证会完全没有理由拒绝媒体记者采访。
濉溪县国土局为何这样做?听证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濉溪县国土局征迁办的工作人员,他说这是领导规定的,他们也没有办法。他表示,这次听证会,只是告知村民拟征地的用途、面积、补偿标准,下一步,还要发放征地入户调查表,征求村民意见。记者问这次听证会以及下一步的入户调查表到底是为了告知村民征地相关情况,不管村民是何意见,都非征不可;还是征求村民意见,如果大多数村民反对,就停止征地。他先说,不管如何都会上报,随后又说,这得由领导决定。
记者随后采访了听证会的刘桥村部分民选代表,他们告诉记者,这次听证会,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个代表获得了发言机会,村民代表石景泉陈述了反对征地的理由:人多地少、面临塌陷、彭楼本村有足够的土地安置本村村民、刘桥南部王埝是安置区,人均土地3亩以上。
石景泉等村民代表在听证会上要求看刘桥村的规划图,以便了解在刘桥建立安置点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石景泉说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回应。
对于刘桥村这最后一部分耕地的命运,本报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胡明兵
新闻推荐
创办于1981年的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曾经辉煌,又一度沉寂。如今,在重塑辉煌的路上,他们正奋力书写新的传奇——农广校:农业培训“主 渠 道 ” 作用凸显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因无有效降雨,萧县121.5万亩小麦,受旱面积88万亩。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萧县分校的十几名专职教师和县里1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深入抗旱一线,指导群众科学抗旱保苗。农广校教师...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