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是淮南日报社一名普通报纸发行员,身患残疾,家庭困难。每天,她和其他同事一样,凌晨3点便到报社印刷厂分理当天的报纸,5点开始向自己负责的区域投送报纸,把一缕缕墨香送到千家万户。孙玲心存爱心,1992年起坚持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流浪聋哑人,并将他接到家中和家人一起生活,取名有福,视他为亲人。2017年,孙玲被评为“淮南好人”。
“他没名字,也没人知道从哪来的,更不清楚年龄,我记得小的时候就见过他。”孙玲告诉记者,自己刚上班时,一家人租住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附近。那时候,有福常在学校附近转悠。看他可怜,孙玲便每天下班给有福买点吃的喝的,家里有旧衣服也拿给他穿,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善举,收获了有福憨憨的笑容,让孙玲倍感温暖。
孙玲说,有福不会烧菜,但会下面条,自己每次送过去的面条都不够他吃,后来干脆就批发一大箱送过去。有时候,孙玲看到有福卧躺在路边,身体不舒服,便会带着他到附近诊所看病。诊所医生知道有福和孙玲的情况,每次看病都不收费,这让孙玲大为感动。有一次,听说有福因为肚子饿去饭店讨吃的而被打,气不过的孙玲立即找到饭店的经营户,像维护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为有福讨回公道。
看到有福无依无靠,孙玲想把有福接回家,和家人一起生活。她的这种想法得到了母亲、丈夫和女儿的大力支持。孙玲的丈夫陈金山也是淮南日报社的发行员,他非常支持妻子的做法,在他心中有福就是家里的一份子。即便天热,有福外出溜达很晚回来,但家里总是给他留着门。就这样,有福在孙玲家中一直住到现在,整整14年。
2015年10月的一天,有福吃完早饭便出门溜达,直到吃晚饭还没有回来。孙玲便发动亲戚四处寻找,第二天又动员更多朋友一起加入到寻找队伍中,直到第三天才在孔店乡发现了有福。看到饥饿万分的有福,孙玲流下了眼泪。
孙玲家庭收入很低,夫妻二人每个月工资加到一起才1600元。为补贴家用,孙玲还在田家庵区环卫处找了保洁员的工作,每天送完报纸后,还要工作9个小时。孙玲的故事经媒体宣传报道后,淮南日报社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孙玲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除日常照顾有福,孙玲也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有福找到家人,但一直没有找到。“如果找不到家人,我们便是他的家人。只要我还能动,会一直照顾下去。”孙玲说。
新闻推荐
为谋取非法利益,擅自将租用的农田挖成鱼塘,改变土地性质,经检测,王某挖占基本农田,造成基本农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近日,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法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王某罚金3万元。2017年2月,被告...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