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车间
认真雕琢□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核心提示: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但时下一个令人发愁的现象是,家长和学生不愿上职校,中职学校招生难。职业教育到底怎么了?职业教育该如何突围?
现状篇
学生:职校选择迫不得已?
高考结束后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一些高考成绩不佳、无望上一流大学及落榜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段日子煎熬难耐。是读差一点的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
今年高考刚结束,来自休宁的龚莉(化名)和母亲一起频频往返于休宁和屯溪。家在农村的龚莉今年高考成绩只有292分(艺术类),加上美术联考的成绩,综合成绩勉强达到艺术类三本线。龚莉的母亲为她填志愿的事大伤脑筋,因为女儿并不喜欢美术,当初学习美术也是为了应付。但高考出来的成绩进一所三本大学都难。为此,她和女儿常到亲戚和朋友那里打听、咨询,为女儿的前途出谋划策。
龚莉的妈妈说,由于教育上的疏忽,女儿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般。上了高中后,成绩更跟不上趟。女儿被迫学了美术,但即便这样,现在的分数最多只能上个三本,查看了一些学校,收费都很高,一年的学费和食宿费用近4万元。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5万元的家庭,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女儿上学花钱我们舍得,纠结的是女儿进大学后能学什么专业。美术她又不喜欢。因此,我现在考虑让她上一所职业大专学校,可以学一门有用的技能,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基础。”龚莉妈妈说。
职校:招生难,管理难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心城区的中华职业学校。作为黄山市办学较早、名气较大的一所职业学校,该校1996年成为安徽省首批7所重点职校之一,拥有100余名教职工和齐全的实习实训场所,也是黄山市旅游职业鉴定站。虽拥有众多荣誉,但学校近几年面临不少困难。
该校常传荣副校长介绍,由于生源不足等原因,学校近8年来未招聘一名新老师。在2007年以前,学校招生可以达到七八百人,但是2012年和2013年只能招到400人左右。其优势专业旅游、烹饪招生状况较好,但机电电子专业生源明显萎缩,原来高峰时能招五六个班,现在只能勉强凑足一两个班。
同样面临招生难的还有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木工班。该校木工班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400多名“匠士”,对口就业率达99%以上,先后荣获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和国家级陶研实验学校等荣誉。即便有很多荣誉,毕业后不愁就业,年薪能达到5万元左右,招生同样很困难。该校副校长汪丽庆介绍,每年的招生颇令学校头痛,过程也颇为艰辛。首先是需要招生老师深入偏远山区农村(城里和郊区很难招),但家长和学生对木工专业均有排斥。虽然学校授予学生“匠士”的称号,还有国家招生的相关免学费优惠政策,但传统观念对招生的阻力仍很大。在农村,读不了大学,一般会选择机械、电子、车床、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学校就读,学做木工遭到世俗观念的排斥。记者曾随汪丽庆到歙县一山村家访,某位家长的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那位家长说:“让孩子学木工,不如跟着亲戚朋友出去打工,不但学了技术,还挣了钱。最重要的是,学个木工以后娶媳妇都难。”
如今,木工班每年的招生都只有几十名,勉强达到一个班的生源。
招生难,带来管理难。常传荣说,目前就读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多半为人们眼中的“差生”,专业、家庭经济条件等相对偏弱。这些学生在入学时往往有挫败感,因此要给予他们比普通学校学生更多的关心,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汪丽庆说,一些农村青年尤其是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素质并不高,上网、抽烟、赌博等恶习极易染上。因此,对于木工学校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盼望职校提供专业技术用工
近些年,记者曾参加过黄山市多场大型招聘会,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求职的人多,企业招聘职位多,但大多难以形成有效的录用,招聘结果呈“哑铃型”,一头是找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另一头是用工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今年春节后,记者曾走访过黄山市经济开发区、九龙低碳工业园区等多家企业,尽管工资待遇较几年前涨了不少,但几乎所有企业都感叹技能型人才匮乏。
黄山东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2011年4月入驻黄山九龙低碳经济园区的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会选告诉记者,企业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用工数只有120人左右,80%以上的都是本地人,但技术型人才基本来自外地,有的还需要从浙江总公司选调。
诚益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黄山第一机床厂,建厂近60年,生产的普通车床、马鞍车床、数控车床等40多个品种产品遍及全国并远销国外市场。但公司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压力很大,除企业研发、市场销售等困难外,技术工人也面临断层。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85%以上的工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上,铸造车间的工人平均年龄则在50岁以上,许多岗位的工人都接近退休,年轻的蓝领工人很少。该负责人坦言,这一方面是当今年轻人对传统产业工人有偏见,二是职业教育存在缺失。
纵观各企业招工难的原因,便是技能。由于招工群体中多为“4050”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人。随着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对于用工有了更高标准,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由于职业人才培养的缺乏,技能型人才及“高级蓝领”供小于求,导致用工难、招工难成为传统顽症。
困惑篇
职业教育的被误读
学生和家长为何不愿上职业学校?原因是多方面的。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普遍存有上大学是唯一出路的误区,认为去职业学校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职校是“混日子”孩子的地方,甚至认为去职校丢面子。“职校无用论”显然在教育的土壤里根深蒂固。
歙县王村镇的张诚上了某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但一年后选择退学去当兵。究其原因,是他认为读职校没出息。可由于文化水平低,两年后在部队没能有考学的机会,又没有技能,没能留在部队,退伍后跟着做砖瓦匠的父亲外出打工。说起这个过程,张诚很是懊悔,认为自己一开始的定位就有错。虽然没能考上普通高中,但不该认为读职校就一定没有出息。若学了一技之长,到部队后就能派上用场,掌握一门技能后回到地方也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其实,现在有“办公室心理”的家长和学生大有人在,都希望孩子能走考高中、考大学本科的路,之后拥有一份体面工作。有心的市民会发现,每年中高考结束,各学校的“喜报”充斥眼球。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在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时,一般都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而不太会去关注考进重点职校。
考进职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不是智力层次的高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有“八种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不是仅由智力组成的一元结构,还应包括语言、节奏、数理、空间、自省、交流和自然观察智能。无论政府部门、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要注重发挥职校学生的优势。
职校生源缘何不足?
由于出生人口数的下降和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和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黄山市职业教育都面临许多困难,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亟待增强。
近些年来,黄山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总体变化不大,2009年至2012年分别招生8756人、9432人、9072人、8646人。2012年,全市中职招生3388人(不含非全日制学生),加上5年制高职录取1132人,职业教育实际招生4520人,招生规模仅超过普通高中的一半。2012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共14131人,如果除去普通高中所招的8646人,留给职业教育的生源空间仅有5485人。2013年后,初中毕业生只有1.2万人左右。普通高中仍然保持8500人左右的规模,全市职业学校也只能招3000多人;2014年,黄山市普通高中计划控制在7000人左右,给职业教育留下4000多人的生源空间。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山市出生人口数逐年下降。1993年前,全市出生人口有2万多人,到2000年降至1.2万人,此后一直在1.2万人上下。
近年来,黄山市为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至2009年,已连续9年普职比达1:1以上。但由于初中毕业生数逐年下降,加上传统的观念影响,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凸显。
有关教育人士分析,如果普通高中按7000人的招生计划,将有一批普通高中招生困难。黄山市6所省示范高中年均招生4500人左右,考虑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在计划安排上会尽量满足其要求。几所办学质量较好的民办高中有竞争力,也将招收1000人左右。其它几所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压力很大。
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是,黄山市现有职业学校20所(含民办),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示范性职业高中2所。因招生困难,一些民办职业学校已停止招生,2012年招生的学校为17所。
中职教育的三大困境
歙县行知学校负责人于日锦说,中职教育如今面临三大困境:一是量少质差。近年来,随着人口生态的改变,不少地方初中毕业生数量仅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且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进了普高。有些中职学校一年只能招到几十人,教工数量甚至大于在校生数。此外,中职生源绝大部分是普通教育升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相当数量的学生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最低学业水平,有的甚至达不到小学四五年级水平。二是面窄渠塞。中职全日制学历型教育生源的主渠道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未进入普通高中的孩子,生源面十分狭窄。虽说可以面向所有有职业教育需求的群体招生,但渠道依然没有打通。目前,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三是心堵气淤。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都是选拔式考试的失败者,正处于身心成长期,身体心智尚不成熟,巨大的无形压力很容易使他们本就脆弱的心理产生逆反行为,使得中职教育难上加难。
于日锦认为,目前的中职教育存在三脱现象:一是产教脱轨。职业教育从行业剥离出来后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产业不问不管不办职教,职教办学不问产业需求。二是校企脱节。职校企业两张皮,学生入企后不得不从头学起。这对企业发展、个人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损失。三是衔接脱臼。中职教育在很长时间是断头教育,中高职衔接长期处于脱臼状态。高职面向中职招生比例偏低,高职主要面向普高招生。没有中职提供生源的高职还叫高职吗?
歙县教育局一位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称,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专业雷同、资源浪费的现象。她说:“由于盲目招生,迎合所谓的热门专业,一些学校形不成品牌,办不出特色。而开设过多雷同的专业,不仅消耗学校的资金还会损坏学校的名气,不仅不能带给学校更多的生源,反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新闻推荐
□ 记者 姚大盛晨刊讯 休宁县村民项某因上坟引发失火,不仅给他人山场林木等造成了损失,自己也获刑。因失火遭损的村民朱某,对一审判决对方赔偿的1433元数额等...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