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张小丽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作为一座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内江对交通的依赖程度不言而喻。构建成渝“立交桥”,畅通内江交通,强化内江交通枢纽地位,早已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内江人的必然选择。
笔者了解到,为了努力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由市城乡规划局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时1年多时间,共同编制的《内江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下称《规划》)已于近日出炉,目前已广泛征求各县(区)、相关市级部门意见,通过市专委会审查,上报市规委会初步审议,征询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席会意见。
此次规划范围主要包含中心城区和市域两个层面,中心城区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约758 km2范围,市域范围是指内江市所辖行政区范围,面积为5386km2。本次规划远期为2030年,近期为2020年,最终将实现构建面向大城市转型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公交+慢行”为主体的绿色交通城市,提供“开放、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服务。
对于市域交通网络,《规划》指出,到2020年,内威荣、乐自隆、绕城高速建成,国省道网络基本建成;建成绵遂内自宜城际铁路,连界—乐山南铁路;重点疏浚白马以下沱江航道达IV级,推进白马港区建设;设置城市航站楼,提供异地乘机服务,形成城际铁路、机场巴士和城市航站楼等组成的多样化航空客流集散体系。
对于中心城区交通体系,《规划》指出,2020年,内江要形成“两横一纵两联”快速路网格局,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建成高速出入口13处;中心城区共规划新增枢纽立交和一般立交32处,分离立交26处;规划新增13座跨江桥;基本形成城市对外交通组织网络骨架;形成以BRT和大站快车为骨架的公交系统,规划共6条骨干公交线路,公交标台总数达到1580标台;构建内江北站综合枢纽、冷家湾综合枢纽和内江客运枢纽、大冲客运枢纽、白马客运枢纽、椑木客运枢纽等“两主四辅”的综合客运枢纽;整合铁路、公路、水运多种方式,紧密联系产业布局,在中心城区构建白马、椑木、城西3个物流枢纽。
《规划》还指出,近期内江交通建设重点将着眼于改善老城区内外交通状况、配合高铁站建设和新城开发、落实公交优先设施、启动城市绿道系统建设、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五个方面。
新闻推荐
为保证抗战物资的运输,内江所属沿途各县每年都要派出数以万计的民工整修老成渝公路——◇本报记者张小丽上世纪三十年代,老成渝公路修通,位于成都、重庆之间的内江,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枢...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