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璠 本报记者 石小宏
走进隆昌县山川镇曙光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舒心。整洁的房屋沿着青石板路一字排开,而房屋的对面就是规划的鱼塘。但在过去,曙光村却是另一番样子。“泥瓦房”、“烂水塘”……以前的曙光村虽然也养鱼,但都是各自经营,一个个小鱼塘乱糟糟的摆放。村民不懂养鱼技术,一碰上问题,就要死掉一半的鱼儿。“自从开展了计划生育‘三结合\’,在政府的帮扶下,全村从原来的小池塘变成如今成规模的大鱼塘。”村民邱德英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政府的帮助下,家庭收入翻了几番,从原来一年不到2万元收入,到如今靠养鱼就有7、8万元的收入。娶了媳妇买了小汽车的邱德英,如今就等着抱孙子了。
除了帮助养鱼,计生部门也根据各家的特点为他们安排适合自己的赚钱之道。
郑利琴一家就是受益者。郑利琴今年40岁了,家里除了养鱼,还经营着一家小卖部。不过当初的小卖部如今已经成为即可刷卡又可以交电费的小超市。“感谢计生部门的帮助,让我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政府帮扶前,村民葛方德在外打零工,妻子有重病,家庭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他家原来住泥土房,已经又破又烂,成了典型的危房。去年年底成为计划生育“三结合”新增户后,葛方德在政府的帮助下,在路边新建了宽阔的新房。虽然大房子修了起来,但家里的装修却几乎没有,不少地方甚至连水泥都还没有,裸露着红色的砖块。内江市人口计生委得知情况后,及时给他们送来了1万元,帮助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
在曙光村,还有不少像葛方德这样,在政府的扶助下,从困难中走了出来,迈上了充满希望的路。
延伸:
内江在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中,创新“N十1”帮扶模式:多个部门联动帮扶一个村,由原来的32个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面到75个市级部门共同参与,变原来“输血”帮扶为现在的“造血”帮扶。通过资源整合、齐抓共管,实现了产业带动发展、救助与扶贫联动、关爱与帮扶互动。2011年以来,全市“三结合”新增户、联系户和帮带户累计达9170户,新建、改建“三结合”基地138个。
新闻推荐
□黄朝建本报记者周伟日前,通过12331投诉举报热线,宜宾市食药监局接到群众举报。循着这一举报信息,宜宾市食药监稽查支队组织专门人员,对假冒白酒的销售情况进行摸排,并前往泸州等地内查外调,在泸州市...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