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演艺集团全面完成转企改制,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叫响全省乃至全国;隋唐大运河遗址泗县段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该市首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手游动漫渲染前沿文化业态相继入驻宿州……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宿州初步形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强市建设互动融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比翼齐飞”的局面。
宿州市成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出台《宿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举措,着力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改革和发展成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系。 2014年,宿州市加强文化强市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全年共拨付991万元,支持27个文化项目。
打破条块分割,平衡各方利益,破解瓶颈难点。全市11家国有专业艺术院团完成了转企改制,更新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架构,改革活力逐步显现;市直坠子剧团、梆子剧团、泗州剧团合并成立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形成董事长负责制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
体制改革敢为人先、主动作为,不仅激发了活力,更增添了动力。宿州市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坚持立足自身资源、做好结合文章、培育特色品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钟馗文化创意园成功入选省重点扶持10大园区,灵璧磬乡有限公司(奇石文化园)、安徽明星马戏团被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新兴文化业态亮点纷呈。炫我科技、阿尔法科技等前沿文化业态入驻宿州,宜游宜购的南翔云集文化主题区开工建设,填补了宿州市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空白。
文化产业项目进展迅速。 2014年,全市共有21个文化产业项目入选省“861”文化产业行动计划,投资总额289亿元,目前完成投资近32亿元。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品牌愈发响亮,文化惠民工程遍地开花,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动漫剧《楚汉风云》、歌曲《美好乡村》、话剧《石乡党魂——柯增华》获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音乐《金唢呐》荣获全国多项大奖,泗州戏《清水湾》荣获全省十大优秀剧目奖;小戏《陈寔遣盗》、《风雪夜》等获全省18个单项奖,宿州市在省“群星奖”大赛上荣获多项大奖。
重点文艺项目加快推进。梆子戏《城里媳妇乡下汉》被列入省“四个一”重点项目,《垓下绝唱》、《郝大嫂上轿》、《平安是福》、《惊梦》、《警魂永铸》等优秀剧目先后在全国、全省巡演80余场,创作完成候选市歌《大美宿州》、琵琶弹唱《最美孕妇彭伟平》。
为进一步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宿州市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让文化惠及百姓,让欢乐常驻基层。据统计,2014年,全市115个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55个电子阅览室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202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部建成,“百戏进百乡”活动全年送戏下乡60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达1.4万余场次。
得益于文化设施的逐步完善,文化惠民消费季、美术大展、广场舞大赛、群众文化活动月、民间艺术节、“戏曲大舞台”、“新年音乐会”文化惠民“百戏进百乡”、书香宿州阅读季等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余场、体育活动6800余场,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新闻推荐
泗县卫生局新农合管理中心利用秸秆禁烧期间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契机,围绕秸秆禁烧的主题,组织人员进村入户,把新农合民生工程宣传与禁烧工作有机结合,在田间地头面对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民生工程新农合政策...
泗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