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建设产业新城是芜湖市2012年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已编制的《芜湖市产业新城选址方案》,建设好的12个产业新城共可容纳180-200万人,其中市区每个产业新城可容纳10-30万人,市辖县区每个产业新城可容纳10-20万人。这些依托产业建立的独立配套生活区就如同“城中之城”,是一种集聚式、组团式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分担了城市居住、文化、教育、商业、产业等功能。
产城一体 和“钟摆式”生活说“拜拜”
在高新区上班的王奇,家却住在城北。由于单位和家相距较远,他每天要起个大早、倒两趟公交车上班,晚上再披星戴月地回到家里。此外,他还得克服上下班高峰期堵车、中午休息不好等问题。
王奇的烦恼将有所缓解。2012年,高新区依托产业发展,在厂房周围首期建设35万平米保障性住房,并配备幼儿园、商业街等配套设施。工程建成后,5349户家庭的上班族将不必在工作地点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有望真正结束“钟摆式”生活。高新区规划建设局负责同志表示,未来这里还将配备医院、卫生服务站、社区邻里中心、农贸市场、公交首末站、垃圾转运站、变电站及消防站等,并集中布置商业办公、酒店等建筑。“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里将实现产城一体,成为芜湖市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未来,和王奇有同样烦恼的人将越来越少。近年来,芜湖市各产业园区平均每年吸纳9-11万净流入人口,园区工人“钟摆式”生活方式给城市交通带来沉重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结合产业布局建设新城”的战略部署。每个产业园区都将围绕产业建设,配备相应数量的保障房,且商业、教育、医疗、卫生及娱乐等公建配套和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真正做到产城一体、产城融合。
城中有城 新型化城镇宜居宜业
2012年8月,位于国家级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新城渐现,这里涵盖了保障性住房、中小企业创业园、商业和住宅配套设施。 类似这样的一座座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在江城建设者们的精心雕琢下日益呈现。2012年以来,芜湖市规划选址12个产业新城,总占地70平方公里。它们作为推动芜湖市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支撑,未来,将成为城市未来令人瞩目的新亮点。
从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这种依托产业、依托规划、依托现状、依托交通的思路,提出以招商引资产业项目为支撑,整合产业园区社会公共资源,提高配套设施等级;同时优化路网结构,引入规划管理单元概念,使产业园区既自成体系,又与主城区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的建设思路,将吸引周边农业人口、外来就业人口向产业新城转移。”的产业新城还将成为芜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崭新平台,并朝着宜居宜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开发建设模式上,产业新城将实现保障房、商品房同步建设、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梯度住房消费模式,未来在产业园区工作、就业的的居民会“进得来、住得下、住得好”。
新闻推荐
2五年来,芜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跃居全省第2位,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10%。地区生产总值由717亿元增加到1880亿元,年均增长15.9%,...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