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经开区2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两湖一山风景好 生态园区绿色多

来源:芜湖日报 2013-05-27 13:13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杨正毛

20年的开发建设历程中,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走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坚持碧水蓝天的发展目标,发展工业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建设园区不为环境保护添负担,努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先保护 后开发

湖面波光粼粼,湖边绿草如茵,虽然身处工业园区之内,但银湖、凤鸣湖得益于“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成为经开区居民健身、休闲的最佳场所。银湖、凤鸣湖、龙山是经开区的绿色之肺,保护好两湖一山区域,经开区一直在行动。

根据经开区出台的《银湖、凤鸣湖景区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两湖近2000公顷区域,将被打造成为皖江制造转型升级引领区、城北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都市山水风貌景观展示区。规划遵循五大发展策略,具体为:优先维护水体面积,确保城市安全;有效植入公共功能,促进城区升级;变消极保护为积极适度开发建设;促进水陆互动发展,城湖共荣共赢;严格控制岸线私有,敞开滨水空间。这一发展策略突现了“先保护,后开发”的规划理念,绿地和水面将占整个规划区域的36.51%。

绿色产业 绿色园区

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开区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坚决不发展化工、印染、电镀等产业,坚持环保和投资强度预审,环保一票否决权成为项目引进的先决条件。

“十一五”期间,经开区经济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以上,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同步并进。

经开区从建设之初,就实施了雨污分流,后在全区范围内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已建成日处理规模为22万吨的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和6万吨的天门山污水处理厂,8座污水提升泵站和123公里配套污水管网。区域内还实现了集中供热,建区之初,经开区就提出了严禁新建燃煤锅炉的目标,全区已实现了区域集中供热,锅炉全部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经开区内还诞生了安徽首家垃圾电厂,2003年第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供热管网主管道2003年7月建成。目前可日处理垃圾1550吨,年节约标煤3.48万吨。

2012年,经开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标准,环境空气优良率在95%以上,银湖、凤鸣湖经过全面环境整治,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桥北工业园水环境综合整治,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在开发区主次干道、公园湖滨、厂区工地,片片绿色点缀下的工业园区展示出勃勃生机。经开区实施“拆墙透绿”工程以来,累计完成拆墙透绿工程6处,新增绿化面积约4.6万平方米。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经开区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作为保障项目的重要举措。亩均投资强度达500万元以上,是经开区入园企业的起步价,这也使得入驻经开区的项目都是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从今年开始,经开区将大幅提高企业土地使用税,同时对于亩均税收达到一定条件的企业,给予奖励,通过这一杠杆效应,倒逼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也加速腾笼换鸟的步伐。去年以来,经开区以土地二次开发利用试点为契机,挖掘存量土地发展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截至今年4月,经开区已收回闲置、低效利用土地8宗,总计2010亩;收回的土地已完成新项目供地1473亩,其余正在办理二次开发手续。并签订腾笼换鸟项目3个,占地100亩,盘活空置厂房4.7万平方米,有效地盘活了闲置资产,促进了新签约项目投产见效,盈特电机、长信科技等企业也在腾笼换鸟过程中,扩大了生产规模。

标准化厂房建设是经开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2011年以来,经开区已建成或即将完工多层标准化厂房项目4个,总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为一批中小科技企业拎包入驻提供了载体。

新闻推荐

美丽宜居新城南

芜湖的城南以住宅...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经开区2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两湖一山风景好 生态园区绿色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