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每天清晨 她为订户送去“精神食粮”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8-26 19:52   https://www.yybnet.net/

清晨5点多,立秋后的天空还是灰蒙蒙一片,而位于城市四个不同角落的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站已灯火通明,100多名骑着电动车赶来的报纸投递员正仔细分发刚从印刷厂送来的报纸。一番忙碌后,他们又载着一摞摞报纸奔向四面八方。

不论雨天雪天,不论严寒酷暑,每天,在城市渐渐苏醒时,报纸投递员就在这样紧张有序的节奏中,开始奔波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第一时间尽早尽快地将报纸送到订户家是最大的心愿。昨日,记者一路跟随一位工作已有十年的报纸投递员,近距离感受他们的热情和辛苦。

清晨5点  分发报纸

昨日清晨5点,天色昏暗,马路上见不到几位行人,记者赶到位于新市口附近的城西发行站时,门口已停了一辆辆电动车,20多位精神十足的投递员或吃着简单的早点、或相互拉着家常,等候着报纸从印刷厂送来。

戴着眼镜、笑容盈盈的古翠云家住瑞东园社区,从事报纸投递工作十个年头,早起对49岁的她来说已习以为常。“凌晨4点,还没等闹钟响就醒来了。”古翠云说,原先她在潮音街附近的菜市场卖蔬菜,生意一直不大好,卖菜间隙她常喜欢买份“大江晚报”了解些创业、民生新闻。2005年得知招聘报纸投递员的消息后,她便从读者应聘为一名投递员。从那以后,无论风雨,除了一个月两天的假期,她都会伴着路灯的光亮从家赶往城西发行站。

5点10分左右,随着一辆面包车的到达,古翠云和同事们赶紧将一捆捆报纸从车上搬运到发行站内,开始了紧张的数报、分报、套报工作。记者这才注意到,平时读者拿到手的报纸都是几叠放在一起的,而印刷出来后的报纸都是按叠分开来包捆的,这都需要投递员一份份叠放整齐。

数报、叠报的活儿看着好像没啥技术含量,但其实也需要技巧才能干好干快、熟能生巧。周一的大江晚报共两叠24版,记者看到,清点完报纸后,古翠云在右手食指上套了个橡胶皮套,然后快速地将一份份B叠新闻周刊夹在A2和A3版之间。“今天还算轻松快些,周二到周五的晚报都是3叠,周五还有金周刊呢。”常年如此,她的手指已有老茧,橡胶皮套早被油墨染成了黑色。

爬楼爬山  送报到户

周一,古翠云需要送318份大江晚报、68份芜湖日报和几份新安晚报。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整理,6点不到,古翠云将当天的报纸放进电动车的前筐和前脚踏板上并固定好,便出发了。

青山街、范罗山、锦天花苑、晴岚、阳光等老旧小区的居民及周边的沿街商户是古翠云的投递“地盘”。清晨,马路上、小区里来往的行人还较少,古翠云慢慢地停稳车辆,然后再一路小跑着将报纸整齐地塞进报箱或还未开门营业的门面房卷帘门里。青山街小区有几位订户的报箱都在6楼,记者爬了几次已累得气喘吁吁,古翠云却依旧面不改色,步伐轻快。

大约7点半,记者跟随古翠云来到了绿树掩映的范罗山。大大小小的山坡路,遇到陡坡,古翠云多是将电动车停放在坡下,然后再抱着报纸走到山上挨个投递,一些较缓的下坡,她也是下了车慢慢推行,很是费力。“辛苦些没事,安全第一,万一跌伤或撞了人耽误投递就不好了。”古翠云还清楚地记得,2006年,那时还骑着自行车投递的她在下山时没掌握好车刹,摔了跟头,膝盖脱皮红肿。

除了安全外,雨雪天气是古翠云最担忧的事。为了不耽误送报时间,她常用大塑料袋将报纸包裹好以防被淋湿,然后再穿着雨衣在路上奔波。雪天路滑,她只好推着电动车一路步行挨家挨户投递。

十年送报路

繁琐并快乐着

大约到了9点半,最后一份报纸在阳光小区投递结束。记者注意到,近4个小时的投递路上,遇到已经熟络的订户,古翠云会给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清晨的问候。在华兴街上的一家小卖部,看到古翠云骑着电动车停了下来,小卖部里一位看起来约四五岁的孩子连忙喊着“报纸来了”,不一会儿,已订了19年晚报的季大爷翻看起报纸。“今天怎么带了个跟班啊?”看到记者这张陌生的面孔,不少订户还会这么问。古翠云说,时间长了,订户都认识她、习惯她送报纸,要是有啥变动,他们也较关心。

其实,十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订户,不论是分内分外的事情,“热心肠”的古翠云也都愿倾力相助。范罗山上有一位80多岁的刘大爷,行动不太方便,古翠云在今年年初便免费当了一个多月的“跑腿”,每天送报纸前到附近的超市、菜场买些大爷需要的食物一起送上门;订户胡大爷家想请个靠谱的家政工,可是却苦苦未寻觅到,古翠云便介绍了一位熟悉的朋友……

“我觉得我们的任务不单单是把报纸送到订户手中,还要多跟他们交流,我喜欢看到他们翻开报纸的那一张笑脸。”古翠云说,十年来,虽然每天重复着相同的路线,做着重复的动作,在外人看来很繁琐、枯燥,但想到自己是在投递江城老百姓最关注的讯息,能第一时间为订户送上“精神食粮”,心里更多的是快乐、满足和成就感。而这么多年来,早睡早起,走街串巷投递,就像坚持早锻炼一样,还让她收获了健康。

记者 芮娟 实习生 吴燕红 文

记者 许诚 实习生 于健超 摄

新闻推荐

不文明行为 “拖累”中山路周边

中山路步行街是芜湖的一张闪亮名片,但其周边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却让其受“拖累”。8月25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一组不文明的现象。图①  &...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每天清晨 她为订户送去“精神食粮”)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