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明末清初百岁名画家韩铸考

来源:黄山晨刊 2015-06-09 18:55   https://www.yybnet.net/

韩铸八尺泼墨中堂明末清初,新安画派名家众多。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杰出画家已变得了无音讯,偶尔发现一些文字,也是支离破碎,矛盾百出。而后人由于几乎把所有的研究都放在了渐江等名家身上,以至于许多杰出画家被湮没于历史的“故纸堆”了。

许承尧观点之错

最近,我从朋友处见到一幅明末清初新安画派名家韩铸八尺泼墨中堂,从画风、笔墨、纸张、印章、裱工、书法等处研究考证,应是韩铸晚年的泼墨山水精品,尤为珍贵。画题款是:乾隆壬戊春月,冶人韩铸并题。据考乾隆壬戊年应是乾隆七年,也就是公元1742年,距今273年了。《安徽画家汇编》上讲,韩铸是清代康熙年间人,而清张庚的《国朝画征录》以及黄钺的《画友录》上又未提及年代,还有许多地志也含糊不清,也讲不清究竟是何时代人,只用“明末清初”代之。

姚翁望《安徽画家汇编》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  

其一是安徽博物馆藏韩冶人山水有许承尧记云:“冶人明遗民,沧桑后携秋岳(即其外甥吴华)居芜湖,似冶人年辈在渐江前也。”

其二安徽博物馆藏王澍书韩冶人传云:“博通经史,而淡于进取,遍历名山大川,与一时贤士大夫,高人逸士,诗酒往还,尤耽山水,兴致泼墨,烟云风雨,咸集毫端,而生气淋漓,尺幅中变态万状,见者咸拟为半颠后身。”《画友录》云:“铸画少师子久,笔颇苍洁,晚忽任意泼墨,自谓学米,实未见其真迹,遂大缪矣,曾为汤燕生写《猿公听琴图》,甚工,今以铸画证之,信然。”  

从这些文字来看,许承尧的观点不完全正确,但可以从题画、题记中发现两个历史名人,即汤燕生和王澍,他们可以做为研究韩铸生卒年份的佐证材料。

与渐江无“来往唱和”

众所周知,“新安画派”这一概念出现在明末清初。到了乾隆以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追求仕禄者日增,徽州人更是如此。作为新安画派主要特色之一的遗民气节,此时已荡然无存。因此尽管乾隆以后也有许多优秀画家,但已无“遗民气节”了,故不是原来的“味道”,此时就应该把“新安画派”画上句号,后人则都是继承和发扬。“新安四大家”中的查士标由于高寿,活了八十四岁,但晚年也发出了“欲谈往事无人识”,“剩水残山似梦中”一类的感叹,就是这个原因。正如韩铸一样,开始学黄子久,晚年又来学米颠,也正是新安画家遗民气逐渐消失造成的。韩铸是乾隆以前的著名画家,在清初时名气也很大,正因为他高寿,活到了乾隆年间,又客居芜湖,也难怪后来新安画派研究者只知其名而不知其真正的成就。

通过一系列考证,笔者发现,韩铸是出生于明末、而卒于清乾隆年间的新安名家,而且是新安画派众多名家中最高寿者。从许多史书来看,他和歙人方兆曾都是芜湖萧尺木(1596—1673年)的弟子,都是当时有名气的儒商后人。渐江通过太平县汤燕生(1616—1692年)引荐认识萧尺木时,韩铸应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小弟子,而汤燕生是1644年(甲申)去芜湖的,他和韩铸一样,也是徽商的后裔。渐江和萧尺木相识时,萧年长14岁,萧50岁绘画成熟时,渐江应为36岁。此时,韩铸也仅是萧身边年纪很小的一名弟子,成就也很小,故和渐江没有文人那些来往唱和等等,这一点有据可循。

其一,从安徽省博物馆藏品和笔者在民间见到其墨迹来看,提及韩铸的是汤燕生、王澍(1668—1743年)等人,看不见渐江和韩铸之间的蛛丝马迹;

其二,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唱和、合作书画作品,渐江一生中,和萧尺木、查士标、程邃等名家都有合作作品,同时与汪家珍、汪然、祝昌、王玄度等画家都喜欢合作作画,这里面几乎没有韩铸的影子。韩铸是徽商世家,渐江的“圈子里”没有此人,说明他应该和渐江年纪相差很大。所以,许承尧讲:“……似冶人年辈在渐江前也”,肯定是错误的;

其三,韩铸和歙人方兆曾(字沂梦)同为萧尺木弟子,萧尺木得倪黄法,晚年放笔,自成一格,清快可喜,就这一点韩铸早期作品有其师的纯正画风。(附记:《画友录》云:“云从卒后,东南鉴赏家多求其画,时有王宏字于高者,伪其画以牟利,今所见用笔枯涩,不甚皴染者,宏作也”)但其师赠作品很少,而方兆曾却有不少,诸如《深山溪流图卷》等等,可见韩铸是一个年纪极小的弟子,还未引起其师的足够重视。

晚年画风独具特色

许多史书都认为韩铸是明末清初之人,他原来同新安画派其他名家一样,或传承、或私淑,都是崇尚倪黄的,晚年才泼墨作画。从大处讲应该也是“遗民画家”。许承尧有文曰:“冶人明遗民,沧桑后携秋岳居芜湖……。”从存世画迹来看,他晚年有雍正八年庚戌年(即1730年)画的山水立轴,有乾隆七年壬戊年(即1742年)画的八尺山水中堂等,卒年应是乾隆十年前后,从清兵入徽州的年份,即崇祯灭亡时(1644年)的后一年,也是南明弘光(1645年)推算,已有九十八年的时间。明末到乾隆共有万历、泰昌、天启、崇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八个朝代,这些从大概念来是讲,也可以说成明末清初。  

因此,说他携外甥,不如说他和外甥共去芜湖逃难,外甥也许是姐姐的儿子,说不定年龄相差无几,而且是在大人带领下的小男孩,此时的韩铸根本不是一个画家,充其量是一个刚学画的小孩子,但后人都把这段时间称为“明末清初”了,所以说他有“遗民”的称呼,也有一定的道理。

最有说服力的史料,应是清代乾隆年间徽州祁门人黄钺的《画友录》。这本书是他“综同里诸暨国初诸老的善画者”写成的,而且他和韩铸的外甥吴秋岳是好友,曾写过一首《过野老草堂,忆亡友吴秋岳》,诗曰:“月好才升屋,堂空不见人。剧怜梅树下,夜夜湿如银。”

他在《画友录》中说:“……韩犹及交国初诸老,曾为汤岩夫写《猿公听琴图》,甚工,……所居有梅甚古,金坛王篛林题其居曰‘野老草堂\’……”可见他对韩铸的具体生卒也不清楚,但文中提及了汤燕生、王篛林(即王澍)。汤燕生是韩的长辈,很友善,而王澍为题室名,又为韩写传记,应是关系相当密切的好友了,只不过,这时的新安画派已非渐公等人在世时的新安画派了。

许多画家起于模仿,止于模仿,艺术价值不高,而韩铸晚年一改原有风格,有了自己的特色,虽没有成大气候,没有再树林峰峦,但也令人耳目一新,就凭这一点,他也算得上是为新安画派“暗淡时期带来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那个年代的“遗民画”,几乎都已失去了前人的“纯真”、淡化了“反清复明”的热情,进入了一个“不闻声响”的时期,但韩铸做到了,或许,这得益于他百岁以上的高寿,也许,得益于他晚年的变法吧。

□洪振秋

新闻推荐

读书评书寒窗不寒——车前子散文集《不寒窗集》读后

□ 芜湖 张梅年末,将书桌上随意叠放的书稍作整理,留下的十几本,竖放在电脑旁,书似青山任排列,文字的青山一直青葱悦目,入山忘归,好的文字是一种长久的吸引,车前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耄耋老兵徽州心2015-12-01 15:08
评论:(明末清初百岁名画家韩铸考)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