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这个季节贪凉要当心各种疾病“秋后算账”。“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医学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顺序常常被颠倒,输液室俨然成为各大医院最繁忙之地。为什么大家动不动就输液治感冒呢?采访了解到,许多市民觉得“输液好得快”,主动要求医生输液。
市一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宣瑞萍表示,她碰到过不少急诊患者,既有直奔输液而来的,也有对输液深恶痛绝的。而且她在接诊时还发现,不少人对输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本刊记者 彭璐/文
调查:市民能输液尽量不打针
“快点挂水吧!我家孩子发烧啊……”入秋以来,不少人贪凉,患感冒、高烧,医院输液室挤满了人。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能输液尽量不打针,大家认为输液见效快,不耽误工作和学习。 近日,在芜湖市一家医院的输液室里,正在陪孩子输液的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孩子感冒发烧我首先选择输液,见效快,孩子少遭罪,也不耽误大人正常上班、孩子正常上学。”市民陈阳说:“感冒吃药要遭一个星期罪,输液两三天就好了,还是输液见效比较快。”市民陈阳也是因为感冒而来医院输液,陈阳对记者说:“我体质很差,只要感冒就必须输液,吃药根本不管用。我每年都要输液好多次,尤其是在换季的时候,我都快成了医院的常客了。”
记者在医院的输液室内看到,感冒输液的市民非常多。输液室的护士对记者说:“现在这个季节来输液的基本上都是感冒的病人,小孩多一些。”
专家:“感冒发烧,输液好得快”是误区
“夏秋之交是感冒高发季节,很多患者认为,感冒发烧,输液好得快。”市一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宣瑞萍表示,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不合理的门诊输液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她表示,临床上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的人都需要输液。“就拿呼吸道感染来说,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这时就不应该给患者输一些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而且即便是需要用抗生素,给药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多数疾病都有很多给药方式可以选择,究竟如何选择就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了。感冒是很复杂的病。从治疗上看,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应用物理疗法退热等。如果不见好转,必须用药来治疗,首选是口服药,其次是肌注,最后患有合并症方需静脉点滴。”
“由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药物,具有一定风险性,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建议首选口服药物,切忌盲目输液。”宣主任从专业角度阐述口服药物优先的原因,她说,口服药物后,经过胃肠道的消化,药物分子更加细小,吸收入血后,还会经过肝脏“过滤”,才分布到全身,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过程。
宣主任提醒,如果不是输液的适应症,就没有必要输液。所以正确的用药途径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输液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剧烈呕吐、腹泻的病人;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等。
关于输液的“点滴”误区
误区1:打完了不拔,空气会进入血管
“我经常能看到患者家属心急火燎地叫护士过去拔针,说空气要进去啦,要死人啦!”宣主任说,这种情况太多太多了。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正确的做法是,药液输完了之后,关闭输液器,呼叫护士过来处理,耐心等待几分钟,毕竟护士过来拔针或者是配药继续输液也是需要时间的。
误区2: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有些患者在输液时嫌药液滴得太慢或太快,就自己动手把速度给调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宣主任说,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误区3:拔针之后随便按下就行了
输液以后,可能有的人会发现,拔针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一会儿针眼附近就青紫了。告诉你,是你的按压方法不对。据宣主任介绍,按压的位置应该在针眼的近心端(就是靠近心脏这边),用大拇指持续按压3-5分钟效果最佳。按压期间切记不能边按边揉,否则不仅不能止血,而且效果适得其反。
误区4:啥也不吃就去输液
“一般,我们如果碰到空腹输液的患者,都会提醒他先去吃点东西。”宣主任说,空腹输液显然不好。人在空腹的状态之下代谢活动较弱,此时输液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上患者本身体质相对较差,易造成头晕、恶心、反酸等症状,甚至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新闻推荐
坐诊名医: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治医师梁玲名医简介:从事妇产科工作近30年,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优生优育的咨询,孕前保健及产后康复治疗。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0...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