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谯区植保站副站长金清 本报记者喻 松 通讯员王守明
8月12日清晨,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的稻田里,金清一边挥动竹竿,一边观察蛾子分布。在高温炎热的天气下,穿行在稻田中,她瘦小的身影很快淹没在稻丛中。观测结束后,她早已汗流浃背,手上被稻叶拉出血痕,回家后换套衣服再去单位上班。此时,8点不到。
扎根农业 绽放青春
1988年,刚刚从安庆农校毕业的金清被分配到原三官集乡农技站工作。当时对农业技术这一行曾有句顺口溜“农林水,跑断腿,没油水,晒得像鬼”。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孩子,金清也曾犹豫、彷徨过,可是当她深入乡村,和农民兄弟接触时,她感受到群众对农业技术的渴望,也在同他们的交往中默默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
1997年金清被调到区植保站。虽然进城了,但是她仍然从事着老本行。每年自4月20日,从测报灯开始点灯运转工作,到9月30日测报灯熄灯为止,前后5个多月,她基本上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骑车到十几公里外的观测点赶蛾子,隔3、5天进行一次水稻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服务农民 尽职尽责
金清是从农村走出来,又多年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她的电话号码对农民公开,成为为农民排忧解难,提供技术咨询的热线和服务窗口,高峰季节每天接到求助电话十多个。
今年5月初,乌衣镇汪郢村村民泡的稻种出现烂芽。种子公司负责人找到金清后,她立刻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检测之后发现,种子没有问题,是村民们的泡种方式不对。“我们都是‘老把式\’了,怎么可能搞错?”听了他们的话后,金清耐心和他们解释,并让他们把剩下的110斤稻种交给她。她找到黄圩村樊克留,请他泡种。几天后,村民们惊喜地发现稻种果然育出秧苗。
在做好水稻病虫害调查和测报工作的同时,金清全程参与了单位承担的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入户、水稻高产创建等工作。群众们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庄稼保姆”真是给我们省了很多心啊。
献身植保 无怨无悔
由于单位人手少,乡镇农技人员又经常被抽用,基层测报点的工作基本无力支撑,全区37万亩水稻病虫害的测报工作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20多年她跑遍了所有的乡镇,大部分行政村,对本地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010年通过预测预报,四(2)代“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轻发,不需要进行防治,可周边县市植保站都发布病虫情报要求防治,她始终没有发布病虫情报,并要求农户不要受周围县市的影响,从而为他们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防治成本,也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后来事实证明她的测报结果是正确的。
接手全区水稻病虫测报工作的近十几年来,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荣誉,金清显得淡定而平静。“我没干过什么大事,都是本职工作。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植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南谯农业实现新跨越,再立新功。”
新闻推荐
在这绚丽多姿的五月里,安庆福彩又传来喜讯,5月24日晚双色球第2016059期,位于安庆市城区的福彩34070084号站点,再出715万元的双色球一等奖。这是今年以来,安庆彩民揽获的第4注双色球大奖,前3注大奖分别...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