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湖位于宿松、太湖、望江三县交界处,水域辽阔,水草丰茂,抬眼望去,湖内水天一色,山光云影相映……然而谁能想到,在数年前,这片湖水竟是一片“死水”。
“一点水草都没有,整个水域内一片空白,没有一点生态资源”,泊湖全美蟹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刘全美回忆说。当时,泊湖在投资者眼中就是一个烂摊子,国营企业宿松县泊湖水产开发公司已经是连年亏损,负债1743万。2003年,刘全美与其他4个合伙人接手泊湖宿松区8.1万亩湖域的经营,5个人立志要将这片湖水变成“聚宝盆”。
然而,现实的情况远比刘全美5人预料的糟糕,“实地考察之后,湖内生态环境恶劣不说,湖域狭长,围网长度竟达15公里,管理难度太大,而且湖面风高浪急。 ”4名合伙人都认为投资风险太大,纷纷打起退堂鼓,陆续“鸣锣收兵”撤出资金,只剩下刘全美一个人独力支撑,压力一下子全部落在了他一个人肩上。固执的刘全美坚信泊湖水质优良,只要改善湖内生态环境,一定能扭转局面,“改善生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植水草,但手头没钱,前期投资根本没法开展”,刘全美说。
为了筹钱,刘全美变卖了所有家当,四处找朋友借钱,甚至借朋友的房产证、土地证进行抵押贷款,但结果却是四处碰壁。 “当时一位朋友都答应借钱了,但一听说是投资泊湖,回头就说‘老婆不同意\’,拒绝了”,刘全美说,“回家后自己精神几乎崩溃了,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
就在这时,宿松县联社营业部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刘全美,经过交谈和实地考察,宿松联社最终认为,全美公司发展潜力大,应该重点扶持。宿松联社立即发放抵押贷款20万,联社营业部工作人员张龙甚至以自己的公职进行担保,发放信用贷款20万,不到一个星期,40万现金就到了刘全美手里,这笔钱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我清楚记得,贷的这第一笔钱交了承包费,之后的一年,我就可以放开手脚,专心经营了。 ”2004年,全美公司累计向宿松县联社贷款120万,刘全美用这笔钱养殖毛蟹等水产品,并与上海海洋大学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合作,实行“种草移螺、二级放养、科学投放、改善结构”的渔业健康养殖方式,该模式还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005年,公司终于扭亏为盈,随后几年,公司效益年年攀升,2009年,公司年纯利润已经达到800万。
如今,泊湖全美年水产品3600吨,所养殖的河蟹、鳜鱼、青虾、甲鱼等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常州、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该企业还被授予“省级龙头企业”、“市级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等称号。
2009年初,泊湖水位走低,全美蟹业决定进行滩涂开发,再次向宿松县联社贷款980万,开发小鱼塘,对水产品进行“精养”。据宿松农合行行长殷传书介绍,2003年至2009年底,农合行累计向全美公司发放贷款2433万,7年时间,将泊湖全美从一个“人见人怕”的“烂摊子”扶持成宿松县的“门面企业”。
全美公司实力壮大之后,宿松县不少国有商业银行找到刘全美,主动联系贷款业务,但都被刘全美一一拒绝,“没有农合行,就没有全美公司,在当年困难情况下的信任,让我只认宿松农合行。”2009年9月,宿松农合行筹备阶段,在缺乏优质企业法人入股的艰难时刻,刘全美毫不犹豫注入股金800万,成为宿松农合行的董事,从此与农合行更加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多年患难与共的交情,我对农合行发展前景有信心! ”刘全美说。
本报见习记者 曹荣 通讯员周曙光
图为泊湖全美蟹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水产专家在了解水草生长情况。
新闻推荐
理财,一般是指对个人财产的经营,简单说就是如何使“钱生钱”。当前农民朋友如何理财?春节期间,记者在老家宿松县进行了相关调查。闲钱存银行成无奈的选择2月9日,在宿松农合行千岭支行,前来办理业务...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