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森先生,号再生堂主,1982年毕业于安徽省师范大学。曾任市政协一届、二届、三届政协委员,四届政协常委;民盟颍州区主委,一届、二届政协常委。现为中国民主同盟阜阳市委委员,阜阳市政协常委、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阜阳市书协副主席,香港国际书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其书法作品三次参加法国举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展”,两次参加台湾举办的“大陆名家书画展”。1994年在深圳举办个人展,1995年参加中日友好联展并入选《中日精选书法家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其书法作品还入选《华夏千家书画精品集》,《跨世界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集》等。
走到一处老旧小区深处,幽静至极,鸟鸣不止。深居简出的徐家森,日日沉浸笔墨书香中。他安心研习,静心书写,在点画之间,让楷体字充盈着严谨;在毫颖之间,让心绪挥洒自如。
而立之年初执笔习书不怕时候晚
出生于安徽天长的徐家森已是耳顺之年,他自幼痴迷书艺,喜爱收藏字画,但其真正执笔习字时已近30岁。上世纪80年代,徐家森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与宿州人李杰同窗,并受其影响,濡墨染翰,逐步走上了书法之路。
那时,随性练习书法的徐家森没有想到,在习字的道路上能够得到专业指点。1983年的一次机缘,让徐家森有幸接触到著名书法家孟繁青,由此习得楷法,主攻欧体及北碑。
“经常晚饭后开始临帖习字,一直到第二天六七点。”经常久坐书斋,遨游艺海之中的徐家森知道,楷书是基本功的锤炼,只有不断汲取百家之长,才可在临摹中求得变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张华东谈及徐家森,说其:“习唐楷,不为成法所拘;追魏晋,不畏世俗所褒贬。纳海藏针,古今鉴被,可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久染笔墨,自成一家。习书不到5年时间,徐家森便在全国第一次中青年书法比赛中获奖,这一认可使他极受鼓舞,并先后在一系列比赛中获得近200个大大小小的奖项。
然而,日趋平静的徐家森发现,习书的意义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而是对其真正地热爱。而后,徐家森甘心淡泊,纯粹地投入到书法艺术之中。
博取百家长 宁静以致远
对徐家森来说,书法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经常通宵达旦习字,久而久之,这也使得徐家森的身体日渐吃不消。他始深居简出,渐渐远离原来亲友共欢聚的场合,练习书法成为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并为自己的书斋取名“再生堂”,自称“再生堂主”。
社会活动减少,心态越来越平和,这让徐家森对艺术产生了新的认识。“静,环境、心境,都要极为沉静才有利于艺术创作。”
徐家森行书忠于唐法,却又汲取众长,充满变化。徐华刚说:“观其楷书,方正中见圆润、平正中见险奇。点画安排,尽显盛唐风骨。”细细品味徐家森书法作品中透露的意韵,不仅“自然恬淡、气格秀雅,得晋唐之严谨”,而且还“充盈灵动、挥洒自如,有魏晋之风流”。
字如其人。徐家森书法作品的风格,“是他志气平和的处世风范和安详闲淡的创作心态”而形成,他能够在纷纭多样的古代书法艺术中,抽丝剥茧,提取他最中意的审美趣味,并融注自我的个性,如此书写,字字似行云流水般自如,幅幅透露着独特的个人意趣。
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
多年来,徐家森的书法作品不断被人熟知,不仅在省内外受到邀请设展,还数次在日本、法国等地举办展览。而今,徐家森似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对艺术追求更显得是在平淡中求真奇。
徐华刚说,“作为一位书画家,家森先生虽早已成名,并为同道所钦佩,但艺无止境,书画艺术,需要每一位书画家倾其毕生精力去研究、去领悟、去探索。”他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不仅如此,徐家森更愿意教到老。
每周末,总有一二十个中小学生,前往徐家森家中学习书法。“现在对我来说,培养学生是一种安慰。”在徐家森的学生中,已有不少在某一领域卓有成就,其中就包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楷书二十家”、阜阳市颍州区书协副主席任娟,阜阳市政协副秘书长、颍泉区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仲伟等。
现在的徐家森仍每天临碑摹帖不间断,偶而写花鸟画,畅游书画艺海,在书法艺术中寻求一片宁静的诗意栖居地。
新闻推荐
看芭蕾,吃美食,周末怎能迷茫 撰文-周瑶瑶 设计-洪孟晨 周末干些啥?卧床?躺沙发?抱着IPAD昏天黑地?NO!NO!比宅家更有趣味的事儿等你来耍啦。和闺蜜去吃
看芭蕾,吃美食,周末怎能迷茫 撰文-周瑶瑶设计-洪孟晨 周末干些啥?卧床?躺沙发?抱着IPAD昏天黑地?NO!NO!比宅家更有趣味的事儿等你来耍啦。和闺蜜去吃半价的饕餮美食,陪家人去看62折的芭蕾舞剧,高大上和...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