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给我上的第一课
我不愿意把职场看作是非常办公室政治的所在,当然,这其中有利益纠葛,有所得多寡,有义气纷争。但是我相信两件事,一是能量守恒,所谓吃亏或是有福,都是此起彼伏的;二是一个人总要能与自己的过往握手言和,所以所说所做,应该由个人道德准则制约。
工作到第八个年头,精力充沛,思路清晰,执行力高效,这份工作之于我,越来越得心应手。当然,阅历本就是磨练加提升,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对自己身处其中如此自得和满意。所以作为职场人这么多年,我始终记得初入职场,各种人与事给我上的第一课,直接而实用。
初入职场,每个人几乎都是从学生身份快速转变为职场人。这其中,可能有人原本就是善于分析,理性先行之人,他们过渡到职场会没有那么突兀,更快一些,更平稳一些。但是当年的我,感性而性情,其实算是挫折多多。当有人向我靠近时,我会自然觉得有回应才算是友好和合适。殊不知职场其实不需要那么热切的友情,能自处和与周遭相处都怡然自得,就是好的。
很多年以后,即便没有系统地总结过,但是我多少已经顿悟,某个在餐厅等人一起吃饭的时间里,我读到一篇文章,居然还觉得茅塞顿开。文中说,“身在职场,应尽量和成事者结盟,不被出事者危及,严防并远离败事者,和无用无害刷存在感者保持正常工作关系,但不要轻易达成或扩大利益交集。职场人士所能遇到的最坏关系处境,大约就是和成事者敌对、被出事者拖累、被败事者利用,平日里和无用无害刷存在感者打成一片。下场是:背锅,顶缸,当替罪羊。”看完后我不禁莞尔,这里面所说的最坏的处境,当年我当真将自己置身于此。如果真的说可以给将要入职场的人什么忠告的话,我倒觉得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是很多职场新鲜人容易再犯之处,先拿出来说道说道,能够有用最好。
这几年积累下来,容易得知的是,其实一个人的软技能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就发挥更大的作用。考虑到绝大多数人没法靠拼家世搭火箭一般,因此在职场上只能逐步发展,这个时候,认清自我、与人打好交道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认知与大家分享,估计多有共鸣。刚毕业时,多少狂妄,自以为很牛;现在转为知道并接受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均有限的事实,踏实而为;据职场专家说,将来最好的预期是达成现实目标,扮演好人生与职场角色,减少遗憾的事儿。
我不看心灵鸡汤类的暖文,但也不看成功学的书籍,各式专栏倒是涉猎颇多,各种碎片化的文字,有共鸣的我便多研读两遍,没共鸣的我也不会因为成文成篇便觉得多少有理。像是小时候老师教导过的那般,腹有诗书气自华,和很多职场人一般无二,我的成长,也都是个过程。比如当众演讲这一件事儿,从以前的紧张,炫耀口才;到今天做到华而不实的语言不用,没有干货宁可不说;想必有一日我还能练达为无须推销自己。第一课迈过,后面的事儿都是人生一部分,全在个人造化。
缺乏思考,无意中做了一把内奸
在我的大学同学圈里,毕业后自己创业的只是极少数人,大部分同学还是去一些公司找到了工作,成为写字楼里的白领。作为女孩的我自然没有也没有创业的雄心壮志,2011年毕业后,回到合肥找了一份公司白领的工作。当时在一家全球连锁快餐公司的合肥分公司工作,负责对外宣传。该公司品牌很大,名头很响亮,每天都在最气派的写字楼里上班,貌似福利很好收入很高,亲戚朋友都以为我找到了好饭碗。实际上,家人往往看到的只是我工作光鲜的表面,关于职场工作的种种情况,他们并不熟知。而我又是一个喜欢报喜不报忧的女孩,这些年在职场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压力,我都粉化掩藏起来。
有人说,如果《杜拉拉升职记》是“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修炼小说”,那么,《浮沉》则是“最激励人心的职场生存小说”。“生存”相较“修炼”更给人一种紧迫和挣扎之感,更能折射当今残酷的职场竞争现实。这两年,我一直秉承上述两部职场小说所说的那样在进行自己的职场生涯。
2012年年底,我被调入到合肥分公司总部,担任销售总监秘书,实际上做的是类似文秘与销售助理的工作忙内容。看似是一份比较清闲的办公室工作,实际上并没有我想象那么简单。半年工作岗位的磨练使我这个水瓶座女人,渐渐成为一名最理性的女人。无论是与上司对接工作,还是与其他同事工作对接,我每次都是事先规划好的,做到每一步都在可控制范围内。
看到这,似乎大伙觉得我已然成为一名职场老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每次同学聚会时,羡慕我的人不少,因为大家觉得我所在的公司大,收入稳定,福利也好。我却叹了一口气:“一入侯门深似海啊”。
2013年,我就被无辜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中去。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公司企划部的经理要升职了,经理的位置会空出来,而企划部正好有两位资历差不多的前辈,H和S,业务水平相当,年龄都在30岁左右,都还是女人。平常工作中,我与他们俩打交道的比较多。
谁将成为新一任的企划部经理呢?其实两位女前辈的竞争关系一早就搁在那里了,记得当初我刚到公司上班时,我就发现这两位女前辈暗自较劲。同事们也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变得极其敏感。只有我,没来得及打进同事圈子,又不爱打听八卦,所以一点迹象都没有察觉出来。但问题是,H前辈也许认为得到这个一脸单纯的新人的支持也很重要,都对我很是照顾。这样一来,S前辈就变得对我有些敌意,偶尔会在总监面前打我小报告,但是还好没有多严重。
等到我意识到他俩的关系时,我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两条大鲸鱼打架,关我小虾米什么事呢。虽然我也很不愿意蹚这浑水,但也想不到更好的脱身办法,因为拒绝H的照顾,或者把S凌厉的目光当成空气,都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H和S的竞聘结果出来了,上位的是H。很快,传出S怀孕的消息,S请了长假,回家保胎。S的败退,本来应该让我安心一点,但是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自己在这过程中一直被H当“枪”使了。因为,H一早不知从哪得知我的背景资料,知道我的舅舅与公司营销总监是朋友,当初进公司也是舅舅引荐的。不过我当时面试时表现不错,而且也不希望大家知道自己托过人,老总也一直没把这层关系跟企划部说过。直到卷入他俩的斗争,我有一次跟舅舅打电话抱怨,没想到就因为这通电话,最终让S这条大鲸鱼出局,其实我这只小虾米也推了一把。现在回想自己当初不应该向舅舅打小报告,这样的做法对我并不利。不知等大家都渐渐清楚她的身份时,部门里的关系会不会变得更复杂。
新闻推荐
一个真实的神秘之境 在采访张成君之前不久,我刚刚在家看过一部影片《致命魔术》。当我如约来到她工作的环境——安徽省杂技团时,前几日看过的电影场景就这样真实地呈现在
一个真实的神秘之境 在采访张成君之前不久,我刚刚在家看过一部影片《致命魔术》。当我如约来到她工作的环境——安徽省杂技团时,前几日看过的电影场景就这样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左侧是手持五个弹力...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